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京剧自“徽班进京”伊始,历经两百余年的发展演变,凝聚了中国悠久的戏剧艺术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梨园春盛,剧目如林,名角辈出。马连良先生是中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马派”艺术创始人,列入京剧“前后四大须生”,为世人留下了众多经典隽永的戏曲人物形象。

“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2021年是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让我们走进马连良的艺术生涯,领略京剧之美。国剧京韵,余音绕梁,流光溢彩,沉醉其华!

第一部分    须生泰斗

        1901年清王朝已步入末年,也正是在这一年签订了《辛丑条约》,国家内忧外患,国势日渐衰微,然而在沧桑巨变中,京剧却独领风骚,上自帝后朝臣,下至芸芸众生“满城争说‘叫天儿’(谭鑫培)”。也许是“曲中反调最凄凉,急是西皮缓二黄”,也许是老生唱腔“悲壮激楚”,契合了社会变迁中观众的心境,朝代更迭、风雨飘摇的时代,京剧逐渐走向绚烂成熟。从近百年京剧艺术殿堂里走出了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马连良等诸多表演艺术大师。马连良历经繁华,也阅尽沧桑,一生爱戏痴戏,在困顿磨难中不断精进创新,终成创立流派的“须生泰斗”。



竹水衣
民国
长52、胸围33厘米
马连良家属捐赠
首都博物馆藏
        竹水衣是用细竹管手工穿结而成,工艺精湛。因戏服大多是丝织品,为防止掉色和保持挺括,不能用水清洗,演员需要在戏服里面穿上棉质吸汗小衫,行话称为“水衣子”。马连良演出时在“水衣子”外再套一件竹水衣,既透气又隔汗,以保护戏服。





相貂
民国
高11厘米
马连良家属捐赠
首都博物馆藏
        《秦香莲》王延龄、《龙凤呈祥》乔玄盔帽。京剧中的相貂一般用于丞相、太师等品级的老年角色,马连良在剧中所戴的改良相纱,帽背插一对扁担展,上镶立体双龙,工艺精湛华贵,也贴合出所饰演人物的身份。






第三部分    菊坛流芳

        马连良作为20世纪中国举足轻重的京剧大师之一,享誉海内外,他的艺术成就甚至超越了京剧的范畴。马连良的名望颇高,交游甚广,往来皆是社会名流、文化名士、政治巨擘。他们因戏结缘,惺惺相惜,艺术上相辅相成,共同谱写时代经典。如同富连成社培养了源源不断的梨园子弟,从科班走出的马连良也为戏曲教育付出了心血,传道授艺、提携后辈,对京剧人才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

结    语

        京剧百年见证了家国兴衰,折射出时代的变迁,马连良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追昔抚今,我们透过马连良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看到他的艺术根植于中国传统,却不墨守成规,不断推陈出新,他曾说道:“表演艺术没有继承就没有基础,没有创造就不能发展。”诚哉斯言!京剧艺术只有融合发展、创新流变,才能绵延相承,经久不衰。

图文来源:首都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