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与“古都北京·城建篇”共同构成了首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形成了首都博物馆展陈的灵魂。“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的展陈内容分为“北京历史文化”与“世界文明概览”两部分,分别位于展线的内圈(展柜)与外圈(展厅四壁)。
“北京历史文化”部分是本篇的核心,其主旨是再现北京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阐释京城文化的独特韵味,表现北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揭示北京作为一座融合了多民族与多元文化的城市逐步递升为中国首都与文化中心的历史规律。这部分展览内容以历史文化为视角,展示了从46万年前的远古时期至新中国建立这一漫长的岁月中,北京经历了从原始聚落形成城市,从北中国的政治中心跃升为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都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至发展为建设中的国际大都市这一不断攀升的历史进程,通过对北京的城市定位、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中外文化交流、宗教发展等各领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概括了北京文化所具有的荟萃性、创新性,多元性、连续性与递升性五个显著特点。内容结构上选取了“海陵王迁都”、“元大都积水潭码头”、“北京保卫战”、“盛世京师(康雍乾时期的北京)”、“五四运动”、“开国大典”六个场景作为串联北京历史的节点。这部分共展出文物675组件与大量图表、照片,上展文物包括石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织品、书画、家具、拓片等。
第一部分:文明曙光
史前时代
(距今约5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北京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距今约50万年前“北京人”的出现标志着北京历史的开始。为生存而聚居的北京原始人类创造了聚落组织和文化,在拓展生存空间的同时,与各种文明发生着交流与碰撞。
第二部分:燕蓟神韵
夏商周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大地,呈现出文化融合交汇并逐渐走向统一的态势。中原王朝或与当地邦、族结盟,或直接派重臣守护,表现出对其北面门户——北京地区的重视。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后,即分封了燕、蓟两个诸侯国,从此,北京的历史迈上了“方国都邑”的新台阶。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燕国成为“七雄”之一,燕都蓟城一跃而为“富冠海内”的名城。
第三部分:千年蓟城
秦汉魏晋北朝
(公元前221—公元581年)
随着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北京地区成为中原王朝的北方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朔漠草原和白山黑水广袤大地上北方民族的崛起和南进,造成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魏晋北朝时期,尽管政权更迭纷繁,北京地区却处于相对安定的环境,为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四部分:幽燕风云
隋唐五代
(公元581年—公元960年)
隋朝(581—618)统一后,幽州成为中央政权向东扩张的军事基地。起于幽州地区的“安史之乱”改变了唐朝(618—907)的统治格局,而幽州的局面相对安定,地方经济得以发展,为辽代南京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五部分:都城序幕
辽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938年,契丹(辽)升幽州为南京,拉开了北京都城历史的序幕。辽南京是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社会发展程度、繁华富庶居辽五京之首。而以南京为代表的燕云农耕区,不仅是契丹“番汉分治”的统治中心和贸易中心,也是契丹人汲取汉族文化,南下逐鹿中原的基地。
第六部分:帝王之都 金 公元1115 年-公元1234年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在海陵王(1122-1161)时迁都燕京,定名中都,北京自此成为一代王朝的都城。
第七部分:国际都会
元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从元朝开始,北京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
第八部分:日下积胜
明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迁都北京。从此,中国的中央王朝数百年来定都于此,北京的都城文化日益走向成熟与繁荣。
第九部分:落日余晖
清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满族入主中原,建立起空前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北京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政治中心,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心。康雍乾时期的北京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富庶、繁华、壮美的大都市。
鸦片战争后,列强势力侵入,北京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中心。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第十部分: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民国时期是古都北京从封建统治走向民主共和的重要历史阶段。1912年北京成为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北京改名“北平”。1912—1937年,工商业发展,教育事业繁荣,巩固了北京作为北方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八年,古都经济遭到掠夺,文化饱受摧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北平外围开辟了广阔的农村抗日根据地。和平解放后的北平,成为中国解放区首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人民首都,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结 语
世界文明概览
“世界文明概览”部分是解读“北京历史文化”的辅助陈列。它与“北京历史文化”依时间序列平行展示,以图片与文字为北京史的展示提供了一个以世界为范围的广阔背景,从而加深观众对北京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激发观众的思考。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的展陈形式采取了“模块化”展柜与“嵌入式”场景相结合、“内外圈”展区相结合的理念。
“北京历史文化”(内圈)与“世界文明概览”(外圈)位于展线的两侧平行展示,观众在观览过程中同时领略中外文明的精彩与跌宕,整个外圈已成为一个完整的辅助展品来诠释内圈——北京的历史文化。这一展陈形式为“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营造了一个语境:北京从古至今都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这一特质决定了北京的历史,更预示着北京的未来。
图文来源:首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