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七批
编号:7-1260-3-487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河南省,信阳,光山县
地址:光山县泼陂河镇街北头
永济桥又名万金桥。位于光山县城南25公里的泼陂河镇街北头,呈南北向横跨于泼陂河上,连接泼陂河南北两街。该桥始建于明代,为典型的联拱石桥,全部由雕凿过的花岗石条构成,建筑结构严谨,其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点。
据《清乾隆光山县志》记载,明万历庚申年(1620年)由泼陂河境内绅士、乡耆并殷实好施者,争相捐资相助,始建成“永济桥”。后此桥在历次整修中,有众多好心行善者倾囊献款,因募捐款多,人们又称此桥为“万金桥”。永济桥是河南省最长的古代石拱桥。南北长101米,东西宽10米,桥下由9个拱形孔长度不一,自6至12米不等,宽度和高度由中间孔向两边递减。使整座桥呈八字型。这种建筑在古代既能使楼船顺利通过,又可以迅速排除桥面雨水,防止桥下渗透腐蚀桥梁结构。每一桥墩都“肩挑”两拱,拱拱相连。桥墩的东侧,建有高大的分水岭,可分开洪水穿孔而泻,以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桥面两侧建有栏杆,两边为人行道,中间为车道。据记载过去两端桥头有华表,桥栏杆为望柱,栏杆和石条组合,上刻有各种花纹,每个栏杆都雕刻有不同姿态的狮子。桥面为台阶式柱头石条砌成,整座桥全部由花岗石构成。河两边河岸均有岩石护坡,护坡上有古城墙,桥南头有跨桥桥头楼堡。东20米处有大东门可进入河道至大桥底部,西有明兴寺,东有明清街。可惜自明清以来,该桥几建几毁,石栏石柱被换成水泥浇筑的。桥面铺上了柏油路面,桥头楼堡,华表在“文革”中被打碎,只存遗址。明兴寺,河岸护坡,古城墙,大东门及部分桥墩均有不同程度的塌毁。
永济桥是河南省最长最大的古代联拱石桥,是光山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对于了解我国明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
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