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御焙遗址位于建瓯市东峰镇今凤山茶场内,属北宋遗址。北苑御焙是中国宋、元时期贡茶产制中心。宋代是北苑鼎盛时期,有官私茶焙一千三百三十六焙,宋子安《东溪试茶录》独记官焙三十二。经1995年1月和11月两次发掘,揭露共50多个遗迹单位,成为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官办茶叶衙署遗址,并发现近二万平方的宋元时期文化堆积层。证实焙前当地村民所称的“龙井”即是御泉井。2006年5月该遗址被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灶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重要的陶瓷外销窑口。窑址多分布于梅溪两岸,其中南朝窑址1处,唐、五代窑址6处,宋、元窑址12处。主要有土尾庵窑、蜘蛛山窑和童子山一窑、二窑,为宋元时期重要的外销陶瓷窑口。土尾庵窑位于磁灶镇岭畔村北的土尾庵,长60米,宽50米,堆积层厚约3.5米。蜂蛛山窑在土尾庵窑之南,相距约100米,长50米,宽40米,堆积层厚4.6米。童子山一窑、二窑在土尾庵窑对面的梅溪北岸童子山,长260米,宽140米,堆积层厚1.3米。2006年磁灶窑址作为宋到元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胜窑址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南胜镇五寨乡。主要遗存有南胜花仔楼窑、田坑窑、五寨大垅窑、华仔楼窑、洞口陂沟窑、大垅窑、二垅窑和田中央六处窑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面积为23.85公顷,缓冲区面积51.3公顷。其烧造技术代表了明末清初漳州地区的最高水平。
白口城为著名的江西省西汉十八县的庐陵县县治,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城址文化堆积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它可以作为江西乃至江南城址考古的一把标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白口城: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早的山东人,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此发现是我国古人类考古史上的又一重大成果,这样珍贵的发掘成果,在山东省是第一次。也填补了我国猿人地理分布的一个空白,对研究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分布、古地理、古气候和东夷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山东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沂源猿人遗址”,现已成为研究人类学起源的重要科学基地。
北辛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64年全省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1978年-1979年经发掘,出土大批陶器、石器等文物2000余件。经鉴定,这片遗址距今约7300--8400年,是我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这一文化遗址反映了自身特有的文化风貌,因而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北辛遗址的发掘与“北辛文化”的命名,是海岱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一次重要发现,是山东大汶口文化发展的源头,她将山东的始前考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遗址东2公里为古老的泗河,遗址北侧有一条古河道。遗址中心部分面积为6万平方米,外缘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处较大型的遗址。1975年秋至1978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此遗址共进行了7次发掘,揭露面积10180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代墓葬899座,房址14座,灰坑423座。出土了大量石、陶、骨、玉、蚌、牙、角质器物,还有不少的动物遗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