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麓山崖及自然洞壑中,有五代至元代造像380多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造像群。其中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雕造的“西方三圣”,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年代最早的一龛。
修定寺塔,俗称“唐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30多公里的清凉山南麓修定寺内,现寺废塔存。南侧门楣上镌刻三世佛,又名“三生宝塔”。是一座单层方型浮雕砖舍利塔。塔由塔顶、塔身和基座3部分组成,通高20米,塔身高9.30米,塔身宽度8.3米。 塔是空心结构,三面实壁,南面开有拱券门。为中国古塔中之瑰宝,对中国古代建筑史、艺术史、民族史、宗教史的研究,以及建筑物的抗震防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982年2月23日,修定寺塔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东汉末年的玉泉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之一,玉泉铁塔铸于北宋嘉佑6年 ,铁塔上铸有2279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地宫中有大批珍贵文物,除佛牙舍利和舍利子外,还发现了唐代鎏金菩萨、大石函、影青莲瓣高足供养瓷炉及宋代小石函、水晶珠、铁锁链等。
呼和浩特东郊开阔的平川上,有一座白色的古塔拔地凌空,直刺云天,这便是驰名塞外的万部华严经塔。万部华严经塔,蒙古语称“查干·索布尔嘎”,因其白色,又俗称“白塔”,万部华严经塔高55.5米,基座周长56米,呈八角七级,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的第一层南面有塔门,篆书石刻“万部华严经塔”方额,嵌于塔门的门楣上。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在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华林寺的创建年代无考,而仅存的大雄宝殿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木构建筑物。虽经后代屡屡修葺,仍保持五代始建时的特征,体现出晚唐营建特点。
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寺,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岩寺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观。唐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唐高宗以来的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多到寺内参拜。198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妙观在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唐代称开元宫,北宋称天庆观,元代改今名。三清殿是玄妙观的正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它既是宋代官式建筑的代表,是研究宋代南北建筑差异的重要例证。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灵岩院。据寺内碑刻记载,创建于金正隆三年,元延二年重修,明清屡有补葺。现存建筑文殊殿为金代建筑,余皆为明清遗构。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现存文殊殿、伽蓝殿、地藏殿、马王殿及东侧的钟楼一座。钟楼下设门洞,为寺之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