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遗址为距今64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最早发现于1959年,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遗址出土的墓葬、陶器,及石斧、磨制骨器等生产工具是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的重要线索。共探明遗址区面积82万平方米,发掘7200平方米,发掘墓葬189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姆渡遗址,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982年2月23日 ,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6月,被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扶风、岐山两县接壤处,保护面积24平方公里。这一带是周的发祥地,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迄今共已出土文物数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出土数量多、铭文多、考古价值高著称,这里因此被誉为“青铜器之乡”。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西北大学、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在此进行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发掘。时至今日,周原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获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包括:对几处西周建筑基址的系统发掘;遗址中听见的大批刻辞卜骨;出土了其它一些具有珍贵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遗物。
采冶年代始于商代,是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之一。
司马迁墓和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乡芝川镇南的高岗上,始建于西晋永嘉三年(310年),占地4.5万平方米。司马迁祠共分四个高台,各台之间由石阶相连,层层上升,共九十九级。每座台前立有一个木牌坊,自下而上,最后一台是司马迁墓,墓前有一通清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6年)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汉太史公墓”碑,墓冢上有一株古柏。1982年,司马迁墓和祠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昭陵,为北宋帝陵,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和慈圣光献皇后曹氏的合葬寝陵。张皇后陪葬,位于巩义市境内,嵩山北麓与洛河间丘陵和平地上。陵区以芝田镇(宋永安县治)为中心,南北约15公里,东西约10公里。
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与其父母的墓地。墓前有明万历年间李时珍的儿子所立的墓碑,上部及两侧以条石镶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