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

定级:三级博物馆

藏品:351

地址:东吴路焦山景区

悠悠长江下游,古城镇江东北角,有一宝岛名曰焦山。因其满山苍翠,宛若碧玉,被历代文人雅士誉为“江中浮玉”。山中宝藏的连绵壮观的摩崖石刻更是闻名于世,焦山也因之被誉为“书法之山”。

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摩崖石刻与碑林组成。

摩崖石刻环集于焦山西侧崖壁,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刻石八十余方,“大字之祖”《瘗鹤铭》原址即于此。摩崖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米芾题名、题刻》、《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属上品,弥足珍貴。

焦山碑林源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钱彦远太守所建宝墨亭,明代扩建为宝墨轩,自清以来,蜚声江左。后屡遭兵燹。新中国成立时,已是环堵萧然。1962年镇江市人民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聚四乡刻石,在原宝墨轩旧址重建焦山碑林。1988年维修,2002年扩建,并于2020年再次进行改造提升。现碑林占地7000平方米,庭院错落,回廊曲径,荫浓生香。珍蔵碑刻五百余方,展示四百余方。著名碑刻有唐《魏法师碑》、宋《章岷墓志》、明刻宋米芾临《兰亭禊帖》、清《澄鉴堂石刻》等,熠熠生辉,美不胜收。《瘗鹤铭》独立中厅,雄峙书史。

焦山碑林集江南碑刻精粹,敷历代书法风范,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诚为名城胜迹,国之瑰宝。

碑刻是古人遗留给后人最真实、最坚固的古籍珍宝,碑刻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西安碑林、孔庙碑林、焦山碑林等几大碑林。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焦山碑林,藏有六朝以来的碑刻500余方,与北方的西安碑林遥相呼应,堪称“江南第一碑林”。如果说西安碑林是雄浑的黄河文化象征,那么我们焦山碑林则是清奇的长江文化的凝结。正是由于千余年间,多少文化精英们的呕心沥血、留书献宝,方才造就了这座清奇的书法名山,令无数追慕者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焦山历史悠久,山水秀美,古迹众多,寺庵丛立,历来深得文人墨客、高贤雅士的喜爱。千百年来,他们在焦山西麓崖壁留下了大量吟咏山水、寻访古迹、抒情言志的诗文和题刻。六朝《瘗鹤铭》是其滥觞之作,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历代书家景仰和推崇,被誉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其后还有唐贞观《金刚经偈句》、宋米芾《观山樵书》、赵孟奎《浮玉》、陆游《踏雪观瘗鹤铭》、吴琚《春游焦山诗》以及贺铸、陶澍、张问陶、洪亮吉、康有为等历代名家的题名、题记80余方,绵延150余米,风采各异,蔚为壮观。

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

7:40—16:30(淡季)、17:00 (旺季)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参观须知

1、尊重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古迹。请不要在碑和古树上刻划。

2、文明参观,爱护环境,自觉遵守参观秩序,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观众。

服务咨询电话:0511-88833712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