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藏品:574
地址:大港上古林南、津岐路东
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位于大港城区东南侧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津市永久保护生态用地红线区域)内,2003年10月对外开放,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保护区面积6公顷,建馆宗旨是向公众展示古海岸遗迹,宣传古贝壳堤,提升公众的自觉保护意识,普及科普教育知识。现已被列为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青少年海洋知识教育基地;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共青团天津市委、天津科技大学等单位列为科普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
馆建筑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地下部分为古贝壳堤剖面展示区,该展区展出的古贝壳堤剖面层次分明、出露清晰、规模宏大、连续性好、具有典型性,属第二道贝壳堤最古老的一段。它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变迁过程,“在中国及太平洋滨海平原地区实属罕见”。它同美国的圣路易斯安那州贝壳堤、南美的苏里南贝壳堤共称为世界的贝壳堤。我馆展示的贝壳堤形成于约2600年前,对古贝壳堤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古地理、古气候、海洋生态、海陆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它是天津海陆变迁的自然遗迹之一。我馆的古贝壳堤在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中,层次最丰富,贝壳含量最高,规模最宏大。
一层展区分为两部分:1、展板与玻璃幕墙。2、展台。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展区:(1)综合展示区—主要介绍天津滨海新区的地理位置,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在滨海新区的地理位置、天津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的介绍、渤海湾西岸贝壳堤简介、全球贝壳堤的分布、贯穿渤海湾四道贝壳堤的横剖面图及三位贝壳堤研究代表性人物的介绍及科研成果。(2)渤海湾1万年来的海陆变迁展示区—主要介绍渤海湾1万年以来沧海桑田的成陆过程。第一个玻璃幕墙展示了渤海湾1万年来成陆过程中不同时期形成的沉积物。此展区的展板通过各道贝壳堤与堤间低地的交替形成过程,形象的展示了渤海湾逐渐成陆过程以及在成陆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古海岸遗迹及先民的考古点。其余几个玻璃幕墙依次展示了不同时期形成的贝壳堤与堤间低地的沉积物特征。(3)现代岸线变迁展区—主要是有人类活动参与下的渤海湾地貌及岸线变迁情况,及今后海岸带规划利用图。第二部分展台主要包括三位贝壳堤代表性人物关于贝壳堤研究的相关成果、渤海湾贝壳堤中常见的软体动物贝壳(双壳类与腹足类)、贝壳堤上发现的一些考古文物以及现代潮间带与浅海区中常见的主要微体古生物(有孔虫与硅藻)。通过参观可提升观众对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层科普教育展示区,分为“沧海桑田”、“古贝壳堤”、“牡蛎滩”、“七里海湿地”、“管理与保护”等科普教育展牌近100块,展牌图文并茂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天津地区海陆变迁过程及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环境所起的巨大作用。
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通过电子屏、实物剖面、展板、玻璃幕墙等多样化展出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技巧,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主阵地的作用。
通过参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我们可以了解渤海湾西岸沿海平原的形成历史,以期达到认识自然、亲近自然,保护湿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2014年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天津市政府划定为永久生态用地红线范围。
参观须知:
新媒体帐号
微信公众号:古海岸遗迹博物馆 ghayjbwg
预约参观信息
电话预约022-63210409
展厅布局:
馆建筑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地下部分为古贝壳堤剖面展示区,该展区展出的古贝壳堤剖面层次分明、出露清晰、规模宏大、连续性好、具有典型性,属第二道贝壳堤最古老的一段。它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变迁过程,“在中国及太平洋滨海平原地区实属罕见”。它同美国的圣路易斯安那州贝壳堤、南美的苏里南贝壳堤共称为世界的贝壳堤。我馆展示的贝壳堤形成于约2600年前,对古贝壳堤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古地理、古气候、海洋生态、海陆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它是天津海陆变迁的自然遗迹之一。我馆的古贝壳堤在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中,层次最丰富,贝壳含量最高,规模最宏大。
一层展区分为两部分:1、展板与玻璃幕墙。2、展台。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展区:(1)综合展示区—主要介绍天津滨海新区的地理位置,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在滨海新区的地理位置、天津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的介绍、渤海湾西岸贝壳堤简介、全球贝壳堤的分布、贯穿渤海湾四道贝壳堤的横剖面图及三位贝壳堤研究代表性人物的介绍及科研成果。(2)渤海湾1万年来的海陆变迁展示区—主要介绍渤海湾1万年以来沧海桑田的成陆过程。第一个玻璃幕墙展示了渤海湾1万年来成陆过程中不同时期形成的沉积物。此展区的展板通过各道贝壳堤与堤间低地的交替形成过程,形象的展示了渤海湾逐渐成陆过程以及在成陆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古海岸遗迹及先民的考古点。其余几个玻璃幕墙依次展示了不同时期形成的贝壳堤与堤间低地的沉积物特征。(3)现代岸线变迁展区—主要是有人类活动参与下的渤海湾地貌及岸线变迁情况,及今后海岸带规划利用图。第二部分展台主要包括三位贝壳堤代表性人物关于贝壳堤研究的相关成果、渤海湾贝壳堤中常见的软体动物贝壳(双壳类与腹足类)、贝壳堤上发现的一些考古文物以及现代潮间带与浅海区中常见的主要微体古生物(有孔虫与硅藻)。通过参观可提升观众对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层科普教育展示区,分为“沧海桑田”、“古贝壳堤”、“牡蛎滩”、“七里海湿地”、“管理与保护”等科普教育展牌近100块,展牌图文并茂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天津地区海陆变迁过程及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环境所起的巨大作用。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