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藏品:948
地址:渔阳镇外环北路府君山广场北侧
天津市蓟州区地质博物馆于2009年8月16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7023平方米,建设规模5373平方米,办公及附属用房1686平方米,影像厅报告厅面积254平方米。
在博物馆的造型设计中,将层的地质、叠的历史、层叠的岩石、层层叠叠的建筑作为贯穿始终的设计主线。采用在自然界经过数亿年演化而成的奇石形象来塑造建筑的形体和空间,充分体现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相互和谐的生态建筑理念。博物馆的建筑形体模拟地质构造的特殊形态,采用螺旋上升式的平面布局,仿佛在地壳运动中不断层叠堆积的地层。不规则出挑的曲线屋檐以及未经人工雕琢的层层叠砌的毛石,宛如经过亿万年沉淀后形成的层层叠叠的岩层。建筑整体高低起伏,完美地融入特定的地质环境。造型风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创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达到现代建筑与远古地质环境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最令人惊奇地是,在建造过程中,覆满荒草杂树的坡地开挖后,一米多厚的浅浅土壤下,一条条裸露出的地下层叠岩石大小宽窄相间,颜色杂彩斑驳,呈现出典型的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叠岩的特征,堪为标准的“标本石”,与设计的立面在颜色,材质构成和尺度等方面高度一致,整个建筑就如同是地下的岩层叠错生长出来一样,与大山融为一体。
建筑立面上层层叠叠的飞檐采用土黄色人造石材浇注而成,来源于自然的细部充分展现了建筑的主题与独特创意,重叠弯曲之中美不胜收。
在蓟县的深山中,曾有不知凡几的山民祖祖辈辈世居于此,他们就地取材盖成石屋,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却已是人去屋空,一片石墟隐没于荒草暮鸦之中。蓟县地质博物馆的墙面用这些废弃山的石块重新砌筑,所有石块原样保留,毛石毛砌,展现出饱经风霜巨变后的独特美感,同时表明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更有一份不必言说的责任感。
博物馆建筑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内设地质展馆和历史展馆,是国内同类展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整个建筑外层用片石砌成,看上去显得古朴,层次感鲜明,凸现了地质博物馆的特色,同时体现了“层的地质,叠的历史、层层叠叠建筑、层层叠叠岩石”的特点。
参观须知:
全年开放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1:30-16:30(周一闭馆)
预约参观信息
通过天津市蓟州区地质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预约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