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级:一级博物馆
藏品:1574件(套)
地址:青云谱区青云谱路259号
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始免费对外开放,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脱俗,内部陈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北面为真迹陈列馆,建筑风格现代抽象、含蓄简约,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西面八大山人研究中心为仿古建筑,又名“在芙山房”,建筑风格富丽堂皇,主要用于艺术研究、交流和为观众提供周到、现代的博物馆休闲文化服务。徜徉其间,观众的思绪将随着三大建筑的风格变化,飞向八大山人的生活和艺术空间。
青云谱座落于梅湖之滨,定山桥畔,是一座依据道家规范建设,具有江西民居特色和明清制式特点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
青云谱古建筑群总体布局采取南北中轴线封闭式、天井院落递进式构成,结合周边环境,形成湖中见园、园中有院,层次分明、别有洞天的建设格局。青云谱古建基本上是明清制式,结构均为江南民间的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木结构,外墙围砌本地产青砖空斗清水墙,主体建筑包括: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三殿采用四柱八界梁及五柱九界梁建筑形式,三殿前后有天井内庭。一进天井内有五百年罗汉古松一株,二进天井内,三殿周围有回廊环绕,左右设偏殿厢房,形成前后四合院布局,并有逐殿升高之势,天井有良好的排水、采光功能,门窗饰以雕花格扇;屋面为小青瓦铺设,配以正脊、正吻,悬山做法;吕祖殿东面有黍居小院,曾是八大山人休息之所,西面有鹤巢小院;许祖殿东西两侧分别是:斗姥阁、三官殿、峤圆及附属小院。整座古建筑群由清水墙与园林隔开,自成一体,只留“众妙之门”及“斗姥阁”大门内外交通。
古建东面为园林,有据可查的经营时间为民国初年。内有300年以上古木十株,其中五百年古樟一株,苦槠树两株,余为樟树,桂林、竹林竞放其下,廊桥凉亭安卧其中,造景手法简练,无为而治,不求新意,但求自然,修塘置亭,顺势而为,园内园外,融为一体,不愧为道家园林的典范之作。
八大山人纪念馆作为江南名城南昌的古文化人文景观,有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意义。随着人们对八大山人书画真迹的渴盼,2009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将八大山人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作为南昌市的一项民心工程,归为“三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达7700万元,改扩建后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0亩扩至40亩,四面环水,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其中,真迹陈列馆于2011年元月竣工,总建筑面积3981平方米,建筑风格现代抽象含蓄简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齐康先生主的精心之作,主要展示八大山人和历代名家书画真迹。馆内集高科技展示设备与现代化博物馆管理理念于一体,突破原有的老旧式收藏、陈列功能,加入新思维、新理念,开拓宣传、研究、交流、创作等平台,在系统有序的陈展八大山人真迹书画及近当代艺术大师佳作的基础上提供人们更为广阔的艺术交流环境。真迹陈列馆馆外三面环水,形似半岛,结合优美的地理环境并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整体建筑沿轴线呈对称布局,馆体为二层框架建筑,以现代建筑格调结合经典徽派民居风格,整体以灰白二色为主,表现出道教之“阴阳”,三个方形四坡屋顶与青云谱旧址遥相呼应。馆藏设施均采用目前历史文物陈列馆建设的最先进技术,各区域细化真迹陈列展厅、临时展厅、名家书画陈列室、书画创作室、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安防控制中心、贵宾接待室、保安人员办公室等,使用面积达3180平方米,空间合理布局,功能性强,可承办国际性标准要求的书画艺术展。八大山人真迹陈列馆依托八大山人在国际艺术史中的巨大影响力,将是南昌古文化人文景观中又一具有地方特色及历史意义的建筑新形象。
纪念馆拥有众多八大山人真迹。其中《墨荷图》、《双鹰图》、《孤松图》均为代表作。另外,还馆藏石涛、徐渭、黄慎、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在画史上赫赫有名画家的作品。
“八大山人书画精选展”是以八大山人高仿品为主的专题展览,包括花鸟、山水和书法三个方面共计100幅有代表性的八大山人书画作品。(信息来源:官网)
参观须知: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