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藏品:357
地址:侯庄路与果里大道交叉口东150米
桓台华夏粮仓博物馆是由山东长江粮机集团公司建设。该公司通过近二十年的搜集和收藏,建成了一家以农耕工具、炊器、食器、储粮设施、炭化粮食样本、粮食交易工具、票据为主的粮仓博物馆。该馆的展示陈列以粮食仓储为主线,运用文献、实物、图片等,追溯粮仓产生发展的渊源轨迹,展示历朝历代各类传统粮仓,为大家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农耕文明的窗口。
我国粮食储藏的渊源十分深远,大约在一万年以前,随着采集和狩猎,逐步向原始农业过渡的同时既已开始。据考证,我国原始农业萌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生发展于新石器时代。储藏是栽培的继续。古人“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生活是极不稳定的,人们不得不时时刻刻想方设法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从下川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磨盘,这一用来加工天然谷物的原始加工工具看,在距今一万七千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还不可能有粮食储藏。在新石器时代,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才逐渐由加工发展到储藏。
在粮食收获回来后,土地高敞、气候干燥的中原地区,大多采用挖地窖的办法来贮粮,即地下仓。如磁山遗址,发现了近90个窖穴,穴中均有厚实的炭化粟堆积;此外,河南新郑裴李岗、密县莪沟、马良沟、巩县铁生沟、陕县庙底沟、河北武安磁山、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客省庄、北首岭、甘肃秦安大地湾等遗磁山遗址地下粮仓窖穴址中,都曾发现过贮粮的地下仓。
土地低温、气候多雨的南方地区,大多数采用下层架空的干栏式房屋来贮粮。地上粮仓年代最早的是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粮仓,仓中还盛有谷物,据考证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此外浙江湖州的前山漾、江苏吴江梅堰的龙南等,在浙江海盐仙坛庙遗址出土的一个良渚文化陶器器盖的内面上,刻画有一幅干栏式建筑的图形,发掘者认为很可能就是干栏式粮仓的形象。
综上述史实,足证我国储藏粮食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粮食储藏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