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藏品:5000余件
地址:府前西街666号
1984年7月,在县文化馆文物组基础上成立“掖县博物馆”。馆址府前西街666号,原“掖县展览馆”(建筑面积849平方米,实用面积690平方米)。共4人,年底增至6人,另有临时工2人。下设有云峰古建筑公司和学校。1988年撤县建市改称莱州市博物馆。
1991年,列编3科室:文物考古研究室、文物管理室和办公室。
1995年,新建沿街三层楼。建筑面积2445平方米,实用面积1956平方米。各科室、文物库房等迁入。
2012年共有职工13人。科室设置有:办公室、研究室、陈列部、云峰刻石管理所等。
莱州市博物馆属地志综合性博物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市文物的保护管理和文物的收藏、研究、文物历史陈列展览等项任务。曾在烟台市馆领导协助下、开展多次文物普查补查工作,在省、烟台馆领导组织下,配合大莱龙铁路建设和国道206线黄(山馆)新(河)段高速公路建设开展了重大考古发掘工作。配合全市经济建设,本馆组织了文物考古调查工作和临时性发现古墓葬、古遗迹等抢救发掘及文物征集工作。考察组织了云峰山北朝刻石保护工程,神仙洞、毛纪墓园修复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建设;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保护管理和普通文物古遗址、古墓葬、石刻、古建筑等的发现调查、保护、管理。是莱州市历史文物的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2个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个点,烟台市级8处。其中云峰山、大基山北魏郑道昭摩崖石刻,为历代众多书法、金石学家所推崇并屡见著录,清包世臣誉为“文苑奇珍”,康有为称“隶楷之极”列入“妙品上”。馆内收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2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140余件。有清乾隆《枯木昏鸦图轴》,当地名书画家明刘重庆行草扇面,清张士保《山水人物花卉翎毛合卷》等书画真迹,本地出土的魏晋白陶虎子、西汉灰陶马,全国罕见的汉代大型铜质盐官印等文物珍品。并收藏有现代著名书画家舒同、赵朴初、刘海粟、沙孟海等百余人书画作品300余幅及日本书道界名人书作近百幅。社会流散文物征集中发现的国宝——明嘉靖钞本《永乐大典·门制类》首册两卷。为我国建国以来“文献工作的重要收获”。
馆址原掖县展览馆,1厅10展室,沿街楼陈列室以及云峰山云峰殿,是本馆主要对外展出场所。基本陈列为:《莱州市历史文物展》、《莱州(明清)先贤书画展》和云峰山《郑道昭纪念馆》专题陈列。其他还有馆藏文物展,以及配合宣传任务的各种临时展览。
博物馆长年开放、接待中外游客,是莱州市的主要游览场所和对外开放窗口单位。年均观众量约3万人次,其中外宾约1000人次。许多中央领导、著名专家学者、日本书道界名人都曾来馆参观、游览云峰山、大基山。历年被评为“烟台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烟台市“文明单位”,“烟台市文物四有工作先进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