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文庙博物馆

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藏品:3

地址:平顶山叶县中心街

叶县文庙,位于叶县古城的东南隅,在如今的叶县县城中心街南侧,始建于金代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东、南临古城墙,西临叶县四眼井街。总占地面积29494平方米。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县文庙整座建筑群呈中轴线对称结构,中轴线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愤乐亭;状元桥和泮池;棂星门和圣域门、贤关门;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大成殿及其东、西庑房;藏乐库等。东副线上还有文昌阁、崇圣祠等重要建筑。西侧有忠义祠。大成殿后是儒学。文庙初成时,建筑林立,文柏苍翠。清代志书称其“虬松古柏,郁然苍翠,环桥之上,秾桃郁李,灿盈其门”。叶县文庙历经金、元、明、清、民国等时期,历数次兵焚、修葺。解放后作为叶县县委所在地而得以完整保存。

叶县文庙愤乐亭的后面有泮池。文物工作者在查找资料及走访附近群众后得知,叶县文庙的泮池很大,有二三十米的宽度。清《叶县志·艺文志上·记·愤乐亭记》:“学宫前凿泮池,盖仿古者诸侯泮宫之物,中州百余城皆然。其广且深者,唯叶为最。”根据对实地的勘探调查,现 在修复完成的泮池东西宽27米,应为目 前国内现存文庙中最大的泮池。池上为状元桥,在古时,只有得取功名的人才能从桥上通过,而一般的百姓只能由泮池两侧进入文庙。

泮池后是棂星门,《辞源》:棂星原做灵星,即天田星,又为赤星、文星、禄星等名。《龙鱼河图曰》:“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棂星之神。”设棂星门,盖得士之意。为四柱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牌楼,檐下饰七踩品字形斗拱,两侧八字墙,尽显精致华丽,并使庙殿有或藏或露之感。这里的棂星门和后面的戟门一样,古时也是只有得取功名的人才能从中门通过。

棂星门入内有戟门五间,戟门又称大成门,唐代称仪门,因大成殿的得名而改为大成门。硬山式砖木结构,前檐饰三踩品字形斗拱。戟门两侧为名宦祠和乡贤祠各三间,均为硬山砖木结构。在戟门后有梧桐树一棵,和大多数树木不同的是,这棵梧桐树的树头枝叶全部朝北延伸,仿佛也在朝拜殿内的儒学宗师。

戟门入内为大成殿。两侧东西庑房各七间,庑房内供奉着孔子的七十二位弟子。前檐下饰一斗三交麻叶斗拱。大成殿西侧有三间藏乐库,硬山式砖木结构,它是收藏文庙祭祀用的器乐、祭品等物件的地方。

大成殿东侧为崇圣祠,正房三间,独立的院落。崇圣祠又名启圣祠,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孔子父母为齐国公和鲁国太夫人。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元文宗加封其父母为启圣王、启圣王夫人。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嘉靖皇帝诏令全国文庙建启圣祠,奉祀孔子父母。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皇帝封孔子五代先世王爵,共同合祀,启圣祠更名为崇圣祠。

叶县文庙采用前庙后学的布局,儒学在文庙后,大成殿后为仪门五间。仪门后为明伦堂五间,明伦堂又称彝伦堂,是强化儒教的君臣、父子、尊卑等人伦关系的殿堂,是向生员灌输儒教伦理道德的讲堂。明伦堂内有左右题名碑,左书《科员》,右书《贡生》。明伦堂东西分别为日新斋、时习斋各三间,是儒学中重要的学习场所。明伦堂后为尊经阁,是存放文庙儒学典籍的场所。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