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藏品:4036.42万册(件)
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
国家典籍博物馆是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以展示中国典籍、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国家级博物馆,是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新拓展。国家典籍博物馆是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共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华典籍文物的收藏中心、典籍文化的展示中心、典籍文化的研究中心、世界典籍文化的交流中心、文化教育基地和公众文化休闲中心,未来可实现博物馆、图书馆服务的全面聚合,建设成为重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传统文化传播基地。
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2年7月,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内首家典籍博物馆,也是世界同类博物馆中面积较大、藏品较丰富、代表性展品较多的博物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筑总面积11549平方米,共10个展厅,为公众提供了更广阔的参观空间、更好的休闲场所和更佳的博物馆体验。
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4年对公众免费开放,首展系统展示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时间跨度从3000多年前的甲骨到现当代名家手稿,藏品类型从甲骨、敦煌遗书、善本古籍、金石拓片、舆图、样式雷图档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西文善本,展览将全面生动地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丰富的书籍文化以及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
典籍文物的收藏中心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世界诸多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不断,中华典籍功不可没。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典册。中华典籍从甲骨刻辞、青铜器铭文、竹简、帛书、石刻文字,到后来的纸质写卷、刻本,其数量之大,世所罕见。尽管今天存世的中华古籍依然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是典籍载体的脆弱性,决定着典籍从开始生产传播就面临着不断的消亡。据初步统计,国内汉文古籍存世数量总数超过4000万册,品种约20万,这是先贤历尽艰辛创造和保护的财富,是为我们留下的昨天记忆。收藏保护这些典籍既是国家典籍博物馆的责任,也是其赖以生存的资源。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截止2019年,馆藏文献总量已经达4036.42万册(件),其中善本古籍总量34.46万册(件),普通古籍总量163.1万册(件),善本特藏(不含古籍)98.09万册(件)。国家典籍博物馆依托于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从诞生起就具有了典籍收藏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面地收藏典籍文物,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也是更好展示典籍文化的根本。
典籍文化的展示中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忠实地记载着历史,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素和发展源泉,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国家典籍博物馆为社会搭建了展示中华典籍文化的系统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拉近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凝聚力。
典籍文化的研究中心
国家典籍博物馆依托国家图书馆的海量收藏,在藏书史、典籍文化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典籍博物馆发挥文献优势,通过研究和学术交流让典籍中的文化、智慧启迪更多的民众。对我们以典籍记载历史的民族而言,国家典籍博物馆更肩负着一份保存历史记忆的重任,并尽可能通过更为立体和生动的形式来传承、延续。
世界典籍文化的交流中心
纵观世界,欧美等发达国家都设有国家级典籍博物馆,对开展本国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及社会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本国文化地位与形象。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设立中国自己的国家级典籍博物馆,开辟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典籍文化的国家级窗口,是提升我国文化形象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彰显中国文化魅力,展现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与风采。同时也为世界上书籍文化的交流和研究拓展更为广阔的天地,搭建了更加专业的平台。
资料来源:国家典籍博物馆网站
参观须知:
国家典籍博物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1.入馆流程
2.获取预约码:微信、电话2种方式。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的观众需预约“总馆馆区”。
微信预约 (周一至周日 9:00~21:00)
长按二维码识别进入预约平台
电话预约 (周一至周日 9:00~16:00)
拨打预约电话4006006988/010-88545426实名预约,完成预约后,收到预约信息及预约码。
3.取消预约
取消微信预约
进入“国家图书馆服务号”,点击“读者服务——预约入馆——我的预约”,选择需要取消的预约项,在预约详情页内点击“取消预约”。
取消电话预约
拨打电话4006006988/010-88545426转人工取消预约。
温馨提示
请您按预约时段到馆,如果不能到馆请尽早取消预约,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您日后的预约行为。
4.获得健康码:共4种途径
微信扫码或搜索“北京健康宝”小程序
支付宝扫码或搜索“北京健康宝”小程序
微信扫码或搜索“疫情防控行程卡”小程序
发送短信:
① 中国联通用户通过手机发送“CXMYD#身份证后四位”至10010
② 中国电信用户通过手机发送“CXMYD#身份证后四位”至10001
③ 中国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发送“CXMYD#身份证后四位”至10086
※常见问题
Q1.不戴口罩可以进馆吗?
不可以。请您全程佩戴口罩,否则谢绝入馆。
Q2.进馆必须预约吗?
必须预约。目前实行预约入馆制度。
入馆少年儿童可由监护人代为预约并陪同进入。
年龄在六十周岁(含)以上的老年读者,可由他人代为预约,凭当日有效预约码进入。对于预约确有困难的老年读者,可持有效身份证件登记后入馆。
Q3.什么时候可以预约?可以预约哪些到馆时段?
微信预约:周一至周日9:00~21:00;电话预约:周一至周日9:00~16:00;
可以预约当天及未来三天的到馆名额。
Q4.预约时段内不能到馆,还可以保留预约码的使用权限吗?
预约码过期失效。如果不能到馆,请您尽早取消预约,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您日后的预约行为。
Q5.为什么收不到预约入馆系统发送的验证码?
您可查看垃圾短信、未关注人短信中是否有收到签名为国家图书馆的验证短信,或确认一下是否将国家图书馆短信通知通道列入了短信黑名单。
Q6.怎样查找微信预约信息?
方式一:预约成功后,“国家图书馆服务号”会向您发送“预约入馆成功提醒”消息,查看该消息即可。
方式二:您可以进入“国家图书馆服务号”,点击“读者服务——预约入馆——我的预约”,查看预约信息。
Q7.怎样取消预约?
取消微信预约:您可以进入“国家图书馆服务号”,点击“读者服务——预约入馆——我的预约”,选择需要取消的预约项,在预约详情页内点击“取消预约”。
取消电话预约:您可以拨打电话4006006988/010-88545426转人工取消预约。
特别提示:因故不能到馆的读者,请尽早取消预约,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您日后的预约行为,请您谅解(如未能按预约时间到馆,也未能及时取消的读者,将会被记录爽约一次。30天内无故爽约次数累计达到3次的读者,将从第3次爽约日开始计算,此后30天内无法享受预约入馆服务)。
Q8.如果临时出馆,需要重新预约吗?
在有效预约时间段内可以再次进入。
Q9.是否可以将入馆预约码截屏转给他人?
不可以。疫情防控期间,本馆施行实名预约入馆制度,入馆预约信息仅限本人使用。
Q10.存包处开放吗?
总馆南区、北区及古籍馆存包处对外开放。
Q11.如有其他服务咨询,可通过哪些方式获取?
拨打咨询电话:4006006988,010-88545426;发送邮件到webmaster@nlc.cn。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