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地址:洛阳市老城区机场路6号
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21567平方米,按照展陈内容可以分为《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洛阳北魏帝王陵》和《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展》三部分,其中《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分为《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三个展览。
《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利用图片、文物、模型、多媒体检索四位一体的展陈方式,通过解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洛阳重大考古发现向观众打开一扇古代墓葬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大门,让观众通过古人对墓葬营建的执着和重视,去解读不同时期墓葬中建筑、壁画、雕塑、器物、装饰、铭文背后产生的思想情感和伦理道德。
《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将原有陈列中的九个朝代25座古代墓葬,按照时代顺序分为青阳古冢、荆棘铜驼、烟云邙岭和古墓丹青四个篇章,营造沉浸式感官体验,向观众讲述洛阳古代墓葬的演变发展以及墓葬中蕴藏的时代信息和文物故事。
《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共展出河南地区从两汉至民国时期18组65幅185平方米的古代壁画。
《洛阳北魏帝王陵》集中展示北魏洛阳时期帝陵的陵寝制度以及景陵背后精彩的北魏故事。
《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展》展出106块宋金雕砖,分为永为供养、大善至孝、美好祈愿三大类别,通过参观能够系统了解中原地区宋金时期人们的世俗生活和精神追求。
1、洛阳古墓博物馆建馆
洛阳古墓博物馆于1984年开始施工,1987年建成开放,是目前我国占地面积最大、墓葬数量和朝代最多、类型最全的古墓葬类博物馆,最初搬迁复原了22座墓葬,1992年增加1座,1996年10月由小浪底淹没区搬迁1座北宋墓,1998年8月,由郑州黄河大观附近搬迁一座金墓,现共有25座墓葬。其中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和“卜千秋壁画墓”等9座壁画墓,堪称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2、宣武帝景陵发掘
为了做好陵墓保护工作,遵照国家文物局指示,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洛阳城队和洛阳古墓博物馆联合对北魏宣武帝景陵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于1991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8月16日基本结束。陵墓的修复工作于1992年4月完成并开始接待社会各界观众。北魏宣武帝景陵是建国以来经国家批准科学发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国目前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
3、洛阳古墓博物馆更名及河南古代壁画馆建立
2008年元月,洛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洛阳古墓博物馆更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2011年7月,经市编委会议研究,报市委常委会同意,并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同意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加挂河南古代壁画馆牌子,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机构规格由相当于正科级调整为相当于副县级,领导职数1正2副,下设办公室、保卫科、宣教科、业务科和壁画保护中心,中层副科级领导职数5名,同年洛阳古墓博物馆更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
4、重要展览纪实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禁宫中的文物活起来”的号召,利用馆藏宋金时期的墓葬雕砖资源丰富的优势,于2017年初独立策划完成原创性展览——《砖画青史——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藏宋金雕砖展》。该展览从2017五月至年底已先后在北京恭王府、大连汉墓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效果良好。展览期间,多家新闻媒体做了宣传报道,极大地提升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7年11月29日,“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大型展览在香港开幕,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胡人牵驼”和“胡人牵马”两幅唐代壁画在此次展览中展出。该展览重点介绍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沿线的珍贵文物,共展出210多组展品。丝绸之路不单是运送丝绸香料的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沟通东西文化、推动人类发展的文明之路。展览将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珍贵文物汇聚一堂,不仅向观众展示丝路绚丽多姿的文化瑰宝,也呈现了它无比精彩的人文面貌。
5、整体提升后重新开放
洛阳古墓博物馆自2020年7月1日开始闭馆,全力推进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及北魏宣武帝景陵保护整体提升项目,对全馆进行整体提升,历时两年,2022年9月29日以全新的面貌与游客见面。
相关内容:除标注出处外,均来自洛阳古墓博物馆官网及官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观须知:
一、预约须知
1、实行“全员预约参观机制”,参观者必须提前预约。观众仅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进行实名预约,预约每日16:00结束(60岁以上人群无需预约,可持身份证通过闸机入馆)。预约成功后,系统自动发送预约成功消息通知,如发生身份证消磁等特殊情况,可凭订单内的检票二维码信息检票。预约编码当天有效,过期作废。
2、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儿童无需预约,可直接与家长一同入馆。
3、持身份证以外证件(如护照、学生证、户口本等)观众,预约后现场通过工作人员核对相关证件信息后,扫描订单内的检票二维码进馆。
4、严格实行“五必检”防疫工作法,即“检实名、检绿码、检行程、检体温、检口罩”,强化“无接触”服务。未预约、未按预约日期、未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证件信息与预约信息不匹配、体温超过37.3℃(含)、场所码、防疫行程卡显示异常或未佩戴口罩的观众,不得进入馆区。
5、按照省市疫情防控政策要求,洛阳市域外观众须提供48小时(省内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纸质版和电子版均可)方可入馆,入馆参观须全程佩戴口罩,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离。暂不接待中高风险等级地区的观众和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旅居史及行程码带*的观众。
6、如无法按时入馆参观,观众可于参观当日20:00前在本系统申请退票,逾期无法退票,系统将自动默认该账号爽约1次。连续爽约3次的账号,将在90天内不能预约。
二、开放时间
1、洛阳古墓博物馆常设展览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周一例行日常维护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2、开放时间:【夏季】4月1日——10月31日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冬季】11月1日——3月31日 9:00——16:30(16:00停止入馆)
三、观众须知
1、防疫期间馆区日最大承载量6000人,以确保观众参观质量、人身安全及展厅文物安全。
2、学龄前儿童、小学生须有成年人陪同入馆;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者须有亲友陪同入馆;衣履不整者、精神性疾病患者、酗酒者、携带宠物者谢绝入馆。
3、高龄老年人、残疾人、体弱者等社会特殊群体,可优先入馆。
4、本馆提供有偿讲解服务,有电子导览自助讲解和人工讲解,如需要请在游客中心或讲解接待处办理。
5、大件物品禁止携带入馆,经安检后可免费存至入口物品寄存柜,贵重物品自行保管。
6、自觉接受安检,严禁将易燃易爆、管制械具等危险品带入馆区。
7、展厅内禁止吸烟、喧哗、嬉闹,以及从事其他与参观无关的事情。
8、本馆部分展览允许摄影,但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拍照时请注意自身、他人及展品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展览,如限制摄影将在展厅门口及展厅内设立明显提示标识。
9、参观者须爱护环境卫生,禁止随地吐痰和随手乱扔废弃物。爱护文物展品、展览设施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禁止攀爬躺卧,如有损坏应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0、如遇我馆重大或临时性活动,遵从我馆安排。
展厅布局:
交通指南: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机场路6号
公交线路:从洛阳火车站乘坐83路直达或市区乘坐地铁2号线至邙岭站转83路公交直达
开车自驾:打开导航(百度地图/腾讯地图/高德地图等APP软件)搜索洛阳古墓博物馆或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