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文物考古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4238件,其中一级文物39件(套)、二级文物231件(套)、三级文物436件(套)。藏品以商周青铜器居多为特色,被誉为“青铜器王国”,其中西周鄂国铜器群,两周曾国铜器群为镇馆之宝。
位于荆州古城,始建于1958年,AAAA级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舍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设有8个常设陈列展览。目前馆藏文物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561件/套,二级文物1041件(套),三级文物15454件(套)。现有藏品几乎囊括了楚文化的所有种类和精品,是楚文化的艺术宝库。藏品中战国秦汉饱水漆木器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40%
国家一级博物馆,主体建筑以“历史之窗”为理念,集巴楚历史文化元素为一体,形成一个内涵丰富、主题鲜明极具宜昌历史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新馆展览主题确定为“峡尽天开”,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特展陈列”3个部分,共10个展陈板块。全面展现宜昌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突出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地方特色。
长江文明馆,馆舍面积3.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28万平方米,分《序厅》、《走进长江厅》、《感知文明厅》和《梦幻长江厅》,拥有藏品9141件。常设展览“长江之歌,文明之旅”,以水孕育人类,人类创造文明,文明融于生态为主线,利用长江流域典型的文物标本,集中展示了长江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明。
国家一级博物馆,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名舰中山舰的名字命名、武汉市文化局所属的一座专题性纪念性博物馆。中山舰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见证物。它所经历的曲折航程和创立的不朽功绩,在军事研究方面的价值弥足珍贵。中山舰的传奇经历,见证了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丰功伟绩;中山舰斑驳的伤痕,展现了抗日英烈为国捐躯,铁血悲歌的革命精神。
国家二级博物馆,下辖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昌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旧址、武昌起义门旧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等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风云1927年的重要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单位
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丰富,种类繁多,包括青铜器、玉器、竹木牙雕、陶瓷、书画等诸多门类的珍贵文物。武汉博物馆展览以基本陈列《武汉古代历史陈列》《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为主,每年配合引进十余个临展。同时,每年以馆藏和地方历史为主要内容开展数百场形式丰富的社教活动。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文化集体”、“省级文明单位”、“武汉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
国家一级博物馆,建于1953年,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达24万余件。形成了三大系列:屈家岭、石家河为代表的史前文化系列,盘龙城、楚国、曾国出土文物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系列,梁庄王墓、郢靖王墓、武当文物为代表的明代精品文物系列。
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288亩,由主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英雄山、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四部分组成。馆名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主展馆为仿古建筑,古朴庄严,气势恢宏,基本陈列《红色大别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鄂豫皖苏区将帅馆是全国唯一一座集中反映曾在鄂豫皖苏区战斗过的349位开国将帅事迹展馆。
南阳市汉画馆是目前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现收藏汉画像石总量已达两千余石。整个景区占地53360平方米,陈列大楼平面呈“T”字形,建筑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展厅总面积2400平方米。共有9个主展厅和3个临时展厅展出的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几乎涵盖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堪称为一部图画式的汉代史。不仅如此,南阳汉画像石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余平方米,库房面积2600余平方米,共有八个文物库房、七个展厅,举办有《殷商社会生活》等四个基本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