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蜀王陵博物馆隶属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负责对文物的保护管理、研究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工作。博物馆编制员额12人,目前在编在职8人。内设机构3个,名称分别是:办公室、展宣室、产研室。
成都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天府广场西侧,占地面积约17亩,总建筑面积约6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南楼和北楼:南楼地上主要为办公和科研区,地下为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北楼主要为展示区,首层为大厅、放映厅、特展厅,地下一层为人与自然专题展,地上二层至三层为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四层为近世篇和民俗篇,五层为中国皮影木偶展,总展陈面积近2万平方米。藏品总数近20万件,形成了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迄民国时期较为完整的藏品序列。
成都永陵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10号,是依托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建墓而设立的古墓葬类博物馆 ,总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由文物保护区、综合馆、园林保护区三部分组成 ,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王建墓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归葬之所,不但是我国目前所知唯一一座将墓室修建于地表之上的皇帝陵墓,还是国内考古学界首次采用现代考古方法进行发掘的皇陵。
一座承载着成都三千年建城历史的博物馆,一座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兴建的遗址类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8000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游客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金沙剧场、园林区等部分组成,是一座集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博物馆,并成为代表成都悠久历史的标识性景观。
坐落于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庙宇所在。肇始于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惠陵修建时,在修建惠陵的同时也修建了汉昭烈庙。现占地15万平方米(230亩),由三国文化遗产保护区 、三国文化体验区(即西区,原南郊公园)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组成。作为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及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2008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现有院藏文物3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目前拥有14个展厅,总面积12000平方米,包含书画、陶瓷、青铜器、民族文物、工艺美术、藏传佛教、万佛寺石刻、张大千书画、汉代陶石艺术等10个常设展览,还有4个临时展厅,用于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新馆还建有可容纳200余人的学术报告厅,用于各种大型会议和学术讲座。
巫山县长康博物馆于2017年3月建成开放,是一家民俗类非国有博物馆,展厅面积近2000平方米,常年展出近500余件藏品。该馆立足长江三峡,突出巫山地方文化,收藏和保护民间民俗藏品、奇石、宝玉石,以及崖柏根艺根雕木制品、地方瓶装老酒等地方民风民俗物品。
诗城博物馆展厅面积近3000平方米,以大量藏品、模型、图文并茂地展现三峡历史沧桑及古夔州历史文化概况,从民间视角反映了三峡移民的奉献精神。全面记录和展示了三峡大移民中,奉节古城搬迁的全过程,展示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坑地缝的探险、发现,是全面了解被誉为“诗城”奉节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和风俗民情的重要窗口。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口左侧,由古烽火台、古炮台、遗址厅、云根堂等主要部分组成。突出“战争与诗情,历史与自然”的主题,作为遗址类博物馆最主要的就是对瞿塘关烽火台古炮台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放。藏品主要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三峡生态遗物、名人书画、碑刻等类别。
重庆大圆祥博物馆成立于2013年4月,于2014年正式入驻璧山区一处工业遗址天福碗厂。大圆祥博物馆八大展厅分门别类展陈着巴蜀古建筑木雕、石雕藏品。馆藏数达十余万件,总收藏量足以恢复数百栋巴蜀古宅大院,是中国目前古建收藏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也被称为“重庆祖屋”博物馆。
蝶语世界昆虫博物馆属于自然科学类的展馆,展示全球的昆虫生物多样性。蝶语世界昆虫博物馆作为专业类的昆虫展示博物馆,是大型自然博物馆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大量的古节肢动物化石到现生昆虫物种、昆虫艺术品和昆虫文化用品作为载体,并以艺术性、科学性等方式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