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治河博物馆分尧治河中国磷矿博物馆和尧治河农耕文化博物馆,尧治河博物馆由尧治河村委会投资兴建的民办非企业机构。其中尧治河中国磷矿博物馆于2012年动工兴建,2014年5月投入使用。尧治河农耕文化博物馆于2014年动工兴建,2016年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占地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总投入2300万元,主要以农耕知识介绍、农具展示、民俗表演为服务内容。博物馆现有展品1700多件。尧治河文化产业建设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县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并在湖北周边省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河南、山西、重庆,尤其是宜昌、十堰、武汉等地的参观考察团队络绎不绝,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很好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襄阳市博物馆1975年4月28日正式成立,2006年6月加挂“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牌子,2010年12月加挂“襄阳市文物修复中心”牌子。2008年12月28日迁于襄城古城中心的昭明台正式对外开放。馆舍占地面积4202平方米,建筑面积9739平方米,展厅面积3200平方米,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收藏不同时代、不同类别文物7万余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189件,其中一级文物102件,二级文物378件,三级文物4709件。馆藏文物包括金银器、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古字画、碑帖墓志、石刻木雕等,质地多样,类别丰富、形制各异,时代特征明显。先秦时期的文物,尤其是大量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涉及楚、邓、曾、蔡、鄂、黄、徐、鄀、吴、郑、卫、弦等,构成了襄阳馆藏文物和历史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