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菊潭古瓷博物馆位于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是南阳地区唯一一家经南阳市和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的瓷器专题性非营利性、免费向社会大众开放的民办博物馆,现收藏和展出唐、宋、金、元、明、清瓷器及瓷器标本2000余件(套),其中内乡窑(也称邓窑)唐、宋、金时期瓷器及瓷器标本500余件/套,经河南省文物鉴定站鉴定登记国家文物540件/套。
万世之宝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综合性民办博物馆。该馆展厅面积1000余平方米,藏品2万多件,涉及瓷器、银器、青铜器、木雕、石刻、古家具等十余种藏品。展厅面积1000余平方米,藏品2万多件,涉及瓷器、银器、青铜器、木雕、石刻、古家具等十余种藏品。但由于场地较小,实际对外展出的藏品也仅有4000余件,大多藏品数还封存仓库。馆内所有藏品为馆长张文杰所收藏,其中他最钟意的一件藏品是明朝真武像。
宛梆戏曲艺术博物馆,是2014年由河南省文化厅申请的中央资金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建设的项目。位于内乡县临湍路68号,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大楼内。展馆总面积1000平米,结构分布为:一楼以文字、图片、影像、音频等展示中国戏曲、河南戏曲、南阳戏曲三个板块;二楼三楼主要展示宛梆戏曲艺术。
宛西地方自治馆位于内乡县县衙大街,距内乡县衙400米,东临湍河游览区,北接312国道,2003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共投资约320万元。自治馆占地面积为9800平方米,分主展厅和东、西两个展厅。展厅内功展出各种图片160余幅、各种历史见证实物130件,是展示我国近代史上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产物。
邓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是邓州市唯一收藏、保护、研究、利用可移动文物藏品的综合性国有历史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1.5万平米,其中规划陈列布展面积5500平米。陈展区域主要分为主题印象序厅、基本陈列展厅、渠首专题展厅、邓州名人专题展厅,另规划临时展厅3个。现有馆藏文物1106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51件,三级文物647件
方城县博物馆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展厅主体是二楼三楼,展线长度2000多米,展览面积2618平方米,共分为四个展厅,包括前厅、序厅、“南北融合”展厅、“东西交流”展厅、“通衢华章"展厅、“风云际会”展厅、“天书岩画”专题展厅和临展厅;展出历代馆藏文物600多件。整个展览以时代为主线,以融合、发展、交流为主题,展示从方城县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历史文化。
荆紫关民俗博物馆成立于2016年,建馆以来在省市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以服务社会大众和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对象,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公益性宣传教育活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受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缮及扩建,逐渐演变形成了一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官衙式建筑群,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
唐河县博物馆整个建筑面积为4560平方米,布展面积3300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主要由主展区和临时展区组成。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分为序厅、唐河岩画--远古人类心灵印记、江河汇流--南北文化的碰撞与汇融、南土故国--南襄隘道上的蓼谢唐诸国、秦汉轩冕--湖阳承载汉代厚重历史、唐州辉煌--积淀厚重人文历史、唐河舟楫--桅杆林立云集三省商贾、民国往事--人文与大事记等八部分。
西峡县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全年对外免费开放。现有馆藏文物1000余件,陈列大厅面积4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为西峡历史文化陈列展,展出藏品200余件,涵盖历代珍品和特色专题;特色展品有唐代的鎏金佛像、历代货币、铜镜、恐龙蛋化石及骨骼化石等。自开馆以来,充分发挥文物藏品优势,把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多侧面向广大观众揭示西峡县历史文物的文化内涵和文明成就。
南召县猿人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经过历年征集,发掘加上原有文物,现存各类文物1300余件,举办有精品文物展这一基本陈列展览,于2010年向公众免费开放
国内第一家国立汉画像砖的专题博物馆,河南省新野汉画砖博物馆位于新野县汉城街道办事处书院路西段、文化广场中心。新野古为三国古城,刘备曾在这里驻扎了七年的时间,并在这里迎来了中国的智圣——诸葛亮,从这里开启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留下了“汉议事台”和世界上最小的城——汉桑城。这里也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起兵之地,涌现了邓禹、岑彭、马成等一大批名将,建立了光武中兴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