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博物馆,一是文物。整体建筑和所有展品要突出文物主题,从选材用料到建筑细节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吸引游人,普惠大众。二是园林。馆内植被绿化要按照园林的风格来规划布局,体现大别山片区特色及豫南风情,营造寻幽怀古、现代园林与古建筑相映衬的意境;栽植树木要以乡土树种为主。
光山县佛教艺术博物馆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处的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净居寺的东侧,用地面积约32800㎡,总建筑面积约1410㎡。馆藏佛菩萨造像、佛教寿匾、佛经、唐卡、佛龛、磬、钵、香炉和法器等各种宗教文物3000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近百件。
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光山县东南20公里的砖桥镇。会址为清代建筑,溶鄂、豫、皖三省建筑特点于一体,主要由丰功园、会议旧址、将军馆和大别山根据地群众工作馆四个四合院落组成,是一处典雅别致的民居群。 自开馆以来,纪念馆共征集文物近千件,其中革命文物300余件,重要文献、资料近百件,全面展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和光山厚重的革命历史。现为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被列为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光山县新老城结合部的紫水河畔紫水塔旁,南北长210米,东西宽110米,占地35亩,是县城的中心地带。共分为唐宋馆、明清馆和紫水塔下沉式广场。现有编制是15人,馆内员工8人。光山茶具博物馆是凭着对茶具和茶文化的热爱及敬业精神,依托本地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中国茶具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光山文物旅游局茶具博物馆。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一直关注回流茶具的征得,通过各种渠道搜索精美茶具,展示历朝历代茶具及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年接待游客达到20余万人次,是彰显我县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和名片。
纪念馆位于城关首府路,主要建筑物有大门、《燎原》浮雕墙、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堂、烈士事迹陈列室、英烈广场、大别山魂纪念碑雕塑、红星亭、桂园和流芳园等。1989年8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宋氏宗祠位于八里畈镇长河村宋畈村组东侧,由长河周边宋氏族人始建于明末清初,1914年系统修缮,旧居保持了清朝晚期的建筑风貌,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座西南向东北,砖木结构,前后共有三重,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约40米,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2008年6月,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县政府批拨专项经费对旧址进行维修。2018年10月政府投入470万元新建16亩的红色主题公园及游客接待中心项目。
高敬亭故居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县县城南5公里,新集镇境内,2005年,县文物局再次对故居进行了整修,建成故居正屋六间,包括生平事迹简介陈列室、图片展厅、将军雕像室、院墙及门楼。
郭家河乡位于新县西南部,总面积84.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共10700人。这里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长江流域十里溪流十里柳贯穿全境,是绿色之乡。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3500多名先烈为新中国建立献出了宝贵生命,是“将军之乡”。
位于新县卡房乡古店街,有4间青砖灰瓦房,占地面积160平方米。1933年,红军主力西迁后,鄂豫皖根据地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环境异常恶劣,卡房深山区成为鄂豫皖军民坚持斗争的根据地,首任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在此指挥红二十五军及鄂东北军民开展游击战争。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箭厂河乡东南8公里的方湾村闵山的闵氏祠堂,建成于咸丰六年(1856年),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7月,红二十五军司令部开始驻扎箭厂河,司令部就设在闵氏祠堂,祠堂墙上至今还保留着当时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亲笔书写的标语“为保障秋收秋耕,坚决扩大二十五军打破敌人的新进攻”和“十月革命指示了中国工农群众的一条出路”等。
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288亩,由主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英雄山、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四部分组成。馆名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主展馆为仿古建筑,古朴庄严,气势恢宏,基本陈列《红色大别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鄂豫皖苏区将帅馆是全国唯一一座集中反映曾在鄂豫皖苏区战斗过的349位开国将帅事迹展馆。
柴山保革命纪念馆建于1978年10月,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主要陈列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历程图片,是大别山干部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点。2009年1月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