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博物馆,遗址距今6800年至3500年,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直至夏商时期奴隶社会阶段,是郑州地区远古文化发展的完整缩影。是一处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时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识性遗址。
成立于1971年9月,其前身为“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管理处”,后更名“郑州市二七革命纪念馆”,1993年4月9日,江泽民题写馆名“郑州二七纪念馆”,即为现名。郑州二七纪念馆现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二七纪念堂;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四处近现代历史建筑组成。
嵩山南路168号,占地面积14.8亩,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主展馆8337平方米,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基础,取"鼎立中原"之寓意,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出檐深远,线条舒展,隐喻"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建筑风格保存铜方鼎粗狂与精美相统一,是一座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巧妙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
国家一级博物馆,1927年创建于开封,现有藏品17万余件/套,大多数为珍贵文物,其中以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石刻造像等最具特色,是见证和展示华夏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殿堂 。来这里,不仅能看到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的恢弘气势;还能看到“明清河南”“国宝特展”“中原楚国青铜艺术”“院藏明清珍宝展”“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等专题陈列的独特魅力;再加上“鲁迅的艺术世界”精彩临时展览,从一楼到四楼16个展厅悉数开放,将给观众奉上历史文化大餐。
郓城传递红色文化博物馆建成于2014年2月,在郓城县、菏泽市属首家通过省文物局评估验收批准成立的非国有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现征集藏品近20166件,陈列展览由领袖风范,历史文物,红色文献,红色书画,浴血奋战鲁西南和郓城历史文化六个展览主题和2—3个临时展览组成,展出藏品3000件以上。
巨野县麟州民俗博物馆是2015年设立的非国有博物馆。全年开放时间:每周一闭馆,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00。
菏泽革命烈士陵园,又菏泽市抗日纪念馆。原来坐落在菏泽市丹阳路东段,西面与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隔河相望,始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128亩,由革命烈士纪念馆、著名烈土纪念碑亭、革命烈士墓等组成。纪念馆两侧是菏泽市人民政府建立的著名抗日名将赵登禹,著名烈士田位东的纪念碑亭,后面是沙土战役,冀鲁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亭。
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创建于2009年5月,是以鲁西南战役为历史背景兴建的一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亲笔题写馆名。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规划投资4134万元,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7000平方米的主展厅、800平方米副展厅、30米高革命烈士纪念塔、5000平方米纪念广场、6000平方米景观区、国防教育区和烈士墓区等。目前纪念馆院内陈列有一架强5战机,一辆59式坦克,两门122mm口径火炮。
国有公益类博物馆,隶属曹州书画院,是集书画收藏,展览,创作,交流等一体的专业类博物馆,现有各类文物藏品2000余件,展览面积30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5个,其中以晁楣版画陈列馆和曹州书画艺术展览为两大亮点,充分展示菏泽书画艺术之乡的风采。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坐落于山东省菏泽市赵王河畔,兴建于1998年,2000年5月建成开馆。纪念馆占地 198 亩,建筑面积 11700 平方米,展厅面积 8670 平方米, 总投资6500余万元。纪念馆主体建筑由 展厅和全景画馆组成,展厅包括 :序厅、 星星之火、浴血抗日、和平之路、平原 逐鹿、革命儿女、边区新貌和“郓城攻坚 战”全景画馆。
博物馆位于鲲鹏路南侧东明县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共四层,北部一层二层为东明县博物馆),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含历史展厅、民俗展厅两个固定展厅和2个临展厅),库房面积200平方米,各类馆藏文物3367件/套。藏品包括金属器、石器、玉器、陶器、瓷器、书画等。
成武县博物馆成立于2009年6月,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共收藏各类文物、自然标本10236件(套),共124478件,民俗文物5500余件套。展示区分为序厅、历史文物展厅、商贾成武专题展厅、金石成武专题展厅、墨韵成武专题展厅、人文成武专题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