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博物馆坐落于南江路799号,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文化项目,建筑总面积4900平方米展馆在展陈设计上,量体裁衣,以扬中地理、民俗人文、发展为设计主线,采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分三层六回合向大家生动展示了扬中的地域特色和发展历程。苏南大地传佳话,扬中四岛说春秋走进扬中博物馆,观众将感受古老的扬中味道看到当下奋发的扬中,感知未来创新的扬中。
华阳书院是句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在现第二中学内,由明代状元李春芳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创建,咸丰年间毁于战火,清同治四年(1865年),知县周光斗于城西(市人民医院内)购民宅,改为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天,在华阳书院创办了句容官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共三进,一进为平房,后门有砖雕,梁上施青绿彩画,硬山顶,二、三进为二层楼房。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文明单位。
座落在丹阳市人民广场北侧。纪念馆占地1344平方米,包括旧址和纪念馆两个部分。旧址建于1934年,现有二层楼房三间,建筑面积254平方米,门楼一座,是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解放、接管上海的前线总指挥部,现旧址按当年的原貌布置陈列。纪念馆为一幢三层楼房,内设《光辉的总前委》展览,运用图、文、声、光、像等现代化手段,将总前委的光辉历程完整地呈现给观众。
冷遹纪念馆位于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黄墟老街,是中国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冷遹先生所建的,原址为冷遹故居,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主楼是一幢两层楼房,上下十间中西合璧式建筑,前后花园,主楼后边各五间厢房。虽经多次维修,但风格原貌未变。冷遹旧居于1989年被丹徒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镇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原址为宝堰镇“怡和酒行”,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68平方米。该建筑建于1921年,1982年3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具有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设计科学,构思精巧,工艺考究,属苏州园林建筑风格。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坐落于句容市城东南的茅山风景区内,是隶属于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直属文化事业单位,也是茅山国家5A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历史的专题性纪念馆,是兼具教育、收藏、研究、会议、旅游和文创、文保等多项功能的文旅综合体。
焦山碑林源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钱彦远太守所建宝墨亭,明代扩建为宝墨轩,自清以来,蜚声江左。后屡遭兵燹,新中国成立时,已是环堵萧然。1962年镇江市人民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聚四乡刻石,在原宝墨轩旧址重建焦山碑林。1988年维修,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7月成立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2002年扩建,并于2020年再次进行改造提升。现碑林占地7000平方米,庭院错落,回廊曲径,荫浓生香。
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馆舍为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9世纪末,是中国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领事馆之一,风貌之独特,保存之完好在全国比较少见,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珍藏着40000余件(套)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03件(套),二级文物340件(套),三级文物3121件(套),以西周及春秋时期吴国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宋代丝绸服饰、明清书画、清代宫廷瓷器为馆藏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牙刷博物馆位于“中国牙刷之都”—扬州市邗江区杭集镇境内,依托总投资1亿元的杭集中心广场和杭集文体中心这一优越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