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仁纪念馆建在上海闵行区蒲汇塘桥堍,馆舍面积600平方米,粉墙黛瓦,飞檐雕棂,为一明清风格江南庭院。这位雕塑艺术大师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现在故乡建造了这座纪念馆,以彪炳他的艺术成就。纪念馆设置《艺坛起步》《东方英才》《画室生涯》《雕塑春秋》《晚霞绚烂》和《德艺留馨》6个部分,以大量图片、报刊、信件、实物、艺术作品反映了张充仁的艺术人生。
闵行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展览面积1920平方米,内设两个基本陈列馆,即“马桥古文化陈列馆”和“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马桥古文化陈列馆展厅面积430平方米,陈列有马桥遗址出土的200余件器物,分别为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和春秋战国至唐宋元三个时期的遗物;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展厅面积640平方米,陈列有100多种、300余件古今乐器,分为“气鸣、弦鸣、体鸣、膜鸣”四大系列,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乐器的分类和发展。
陈化成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内,利用原孔庙大成殿作为馆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为170平方米。1992年5月16日民族英雄陈化成殉国150周年时建成开馆。赵朴初题写馆名。纪念馆陈列内容分为“少年从军、历著战功”、“临危受命、血洒宝山”、“民族英雄、名垂史册”等3个部分。展示了鸦片战争时期吴淞炮台的文物、史料:陈化成亲自督造的“平夷靖寇将军”大铁炮,清朝一品武官的高级胄甲,模拟的吴淞之役激战场景及道光皇帝在陈化成殉国后亲题的“提督忠臣”金匾。
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反映两次淞沪抗战的专题纪念馆,坐落于昔日上海军民浴血抗战的主战场——宝山境内。纪念馆采用塔馆合一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3490㎡,展厅面积1500㎡,室外展示区域近8000㎡,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形成“馆园合一、文绿结合、史艺并举”的模式。纪念馆共11层,1—2层为陈列区,3层为馆藏区,4层以上为塔式建筑。
国歌展示馆坐落在上海市杨浦区荆州路151号的国歌纪念广场西南侧,总面积1500平方米,由序厅、国歌诞生厅、国歌纪念厅、国歌震撼厅、我和国歌厅等6个部分组成。国歌纪念广场占地2.7万平方米,以唱片的造型设计成大型的开放式圆形广场,寓意着《义勇军进行曲》从上海唱响全中国。广场中还设置了一座主题雕塑:一面经过战争和历史洗礼的五星红旗及一把军号。
李白烈士(1910——1949)是我党情报战线上的一名无名英雄。他长期从事地下电台工作,最后为解放上海英勇牺牲。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根据李白等烈士的事迹改编的。位于虹口区黄渡路107弄15号的李白烈士故居,是李白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的地方。故居一、二楼为展厅,展出李白烈士生平事迹,讲述了李白青少年时代和参加红军后的经历以及李白夫妇与敌人斗争的光辉事迹;三楼为场景复原,再现李白烈士生前战斗、生活的情景。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今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召开。会址原为坐西朝东的砖木结构假三层石库门民居。毁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200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80周年前夕,在“左联”会址纪念馆举办了中共“四大”史料展。2006年在多伦路215号筹建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同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人物类纪念馆,同时负责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墓、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鲁迅故居,馆舍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公园内。1994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藏品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古钱币、生物标本、地质矿石标本、近现代档案与名师手稿、古籍碑拓以及民俗文化藏品等珍贵遗产。根据学校场馆现在的实际情况,现已有中国古钱币馆、中国历史文物馆、生物馆、“海上风”民俗馆等分馆对外开放。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位于中国上海市普陀区光复西路2690号,建筑面积1341平方米,全景式地呈现了苏州河畔从近代工业热土到创新宜居乐土的嬗变历程。
1959年在顾正红烈士殉难处以北的广场西侧塑建了顾正红烈士像,烈士像北设置厂史陈列室介绍顾正红烈士斗争史迹。1989年9月顾正红烈士殉难处被公布为普陀区革命纪念地。2008年5月30日五卅运动83周年纪念日,顾正红纪念馆在其殉难处原址建成开放。由顾正红纪念广场、馆内陈列、烈士殉难纪念地三部分组成。展馆陈列内容分为“黑暗的旧中国”、“苦难的童年”、“在日厂做工”、“沪西革命摇篮”、“二月罢工的烽火”、“顾正红惨案”与“五卅运动”等七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