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馆建筑面积1897平方米、共三个展区,现有展品1万多件,展板280块。该馆纵向集北方远古部落文化遗存,横向集北方各少数民族,包括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服饰、生产生活器皿、宗教物品等物件,同时还包括当地历史中人们曾经使用过的各种工具和物什。本馆通过这些器具,向游客展示漠河及北方历史、民族、风俗、文化等人文风貌。第一展区为鲜卑文化区:第二展区为辽、金文化区:第三展区为老漠河民俗展区。
漠河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是一座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与原始民族文化融合的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795平方米,由七个依次排列的“仙人柱”展厅组成,主题分别是:兴安猎神、猎民人家、游猎兴安、神秘萨满、质朴民风、文体活动和崭新生活,充分展示了鄂伦春民族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过程。
博物馆占地面积242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呼玛博物馆以呼玛地区历史文化为背景,围绕着“闪光的历史、奋进的边城”这一陈列主题,有重点、有背景地交代呼玛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座反映呼玛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变迁的综合性现代博物馆,也是呼玛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强林业博物馆始建于2005年,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藏品998件,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县级林业博物馆。共设有四个展厅和一个多媒体演示厅,分别是沙盘模型、图强镇全景图展厅、四季景观展厅、实物展厅和图片展厅。通过沙盘、景观、模拟生产流程、实物及多媒体展示,采取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大兴安岭自然风光之壮美,创业步履之艰难。
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是为了反思纪念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而建造。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西林吉镇中华路东侧,十七区西北端,1988年10月22日建成开馆,2006年重新改扩建,新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420平方米,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
大兴安岭资源馆位于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区新世纪广场南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展馆建设面积2800平方米,布展面积2000平方米,由自然资源厅、生态景观厅、保护发展厅三部分组成。展馆内容丰富独特,真实展示中国寒温带林区丰富的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矿产、人文风情等生态资源和旅游景观,反映和弘扬“艰苦创业、突破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展示手段新颖,将科普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宣传教育性相结合,具有完备的语音讲解、电脑查询及多媒体演示系统及互动娱乐项目。
安达市孙秀英剪纸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由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第五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刺绣双项传承人,孙秀英老师于2014年筹建,总投资2380万元,建筑面积近1800平方米。据2024年2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2216件/套。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拥有规模庞大的冰河世纪古生物的化石、标本、工艺品等,资源丰厚,品类齐全,且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拥有很强的资源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博物馆拥有大规模的猛犸象、披毛犀、野马、王氏水牛等冰川时代古动物的化石,种类齐全,完整度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科普意义。 同时,博物馆开发和制作了大量的标本、工艺品等,以猛犸象仿真标本、猛犸象牙雕刻工艺品为代表。
建立于2012年,2015年馆舍重新建设为典型徽派风格建筑,其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陈列展厅800平方米,主要陈列为清末以来各代泥河陶艺传承人工艺精品展、民族民俗实用生活工具展。该馆藏品总量为1200件(套),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件套,三级文物2件套,历代传承的陶瓷片200多件套。
馆舍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为三层式建筑。以黑色仿古瓦做顶,以东北木刻楞做外墙装饰,古朴、庄重。收藏锡伯族文化文物12000件,其中珍贵文物430件,是全国锡伯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著名基地,在锡伯族民众和学术界影响巨大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