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博物馆2011年10月28日正式建成开馆。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为1.8万平方米,是内蒙古博物院分院。常设展览有《永恒的记忆——敕勒川历史文化展厅》、《北疆风云——敕勒川革命历史展厅》、《魅力敕勒川——民俗文化展厅》和《崇廉尚德共筑和谐——土右旗廉洁文化展厅》,还设有共享大厅、临展厅、阴山奇石文化馆,多方位呈现敕勒川文化繁衍和发展的概貌。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是一座立足包头、文物展品涵盖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3.5公顷,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内设7个展厅,其中两个展厅为临时展厅。基本陈列为《包头历史文物陈列》《史话石说--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藏传佛教唐卡艺术陈列》《边关重镇丝路明珠——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包头展》《鹿城往事——包头民俗文化展》
内蒙古民族商贸文化博物馆始成立于2012年,基本陈列;分别是:古代度量衡、古代丝绸之路的陶器、货币、瓷器、丝织品、民族民俗、草原商贸、呼和浩特的商贸共八个单元。馆藏文物和标本2000余件套。由于消防未验收,2021年闭馆未开放。
内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馆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建东街288号B区408-410,于2006年8月开馆,是一座以收藏反映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生活文物为主的,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非国有博物馆。
内蒙古草原文化博物馆藏品数512件(套),馆舍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其中基本陈列厅600平方米,机动展览厅550平方米,文物修复等各业务技术工作室和办公室700余平方米。
占地面积约3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布赫同志题赠馆名。是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治区级党史宣传教育基地、自治区级法律文化研究基地、自治区城乡社区教育试点单位,四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土默特革命史展、内蒙古革命史展、民俗文化展和法律文化展。
博物馆展厅面积2500平米,修复车间400平米,标本存放区1500平米,藏品320件。据记载,崖柏起源于恐龙时代,其木材化石始于侏罗纪侏罗纪中期,在白垩纪曾有过鼎盛时期拥有众多的物种。1892年由法国传教士法吉斯在重庆城口县南部首次发现。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崖柏列为我国已灭绝的三种植物之一。但在1999年10月重庆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骨干调查队在城口县考察时终于发现了已“消失”的崖柏野生居群,并在2000年第三期《植物杂志》上向世界宣布“中国崖柏没有灭绝”。
以蒙古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陈列着蒙古文献档案古迹经文蒙古文字的演变史,蒙古民族绘画印章等
博物馆围绕中国古近代历史文化主题,主要展示以中国画、古代、近现代为主的版画、油画、水彩、水粉、唐卡、壁画、古钱币等为主;而且还开展对中国古文物、古书画、近现代书画的相关研究、出版、学术会议、文化交流等;同时还举办基本陈列和各类相关临时展览。
内蒙古电影博物馆共收藏国内外电影放映设备近1090多件(套),收藏的电影拷贝有约4000多部,各个历史时期的电影放映宣传、电影图书资料7000多册以及不同时期的电影书籍海报等。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丁香路7号。由内蒙古兴光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王先成先生出资筹建。王先成先生出于对青铜器的爱好与欣赏,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铜器的收藏与研究,现博物馆藏品共有700余件。内蒙古兴光博物馆现有博物馆藏品共有700余件,藏品包括商朝、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西晋、宋朝、辽代、元代、明朝、清朝以及民国时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博物馆属综合类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2000余件,主要包括历史、民俗、宗教、艺术等类别,研究展示内蒙古地区游牧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