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2016年9月,原馆址位于红山区。2021年春,将馆址移于喀喇沁旗仓窑村,现馆址位于临潢大街与和美路交界处,经纬印务大厦三楼,展厅面积700 平方米,库房面积170平方米,公共服务面积30平方米,教育空间30平方米,实验修复面积20平方米。馆藏文物2200件(套),《松州集粹》选出267件(套)文物进行展出,并辅以拓片、照片和线图。
敖汉第一村民俗博物馆坐落于敖汉新惠镇新城文博园区内,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博物馆展览以敖汉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
新州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8月,是敖汉旗第一家民办博物馆,敖汉境内的辽代武安州遗址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最早建立的头下军州,史上又称新州,故采其建立最早、历史承载厚重之意,取名为“新州博物馆”。新州博物馆藏品一万余件(套),其中珍品300余件套,涵盖了敖汉境内发现的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等5种史前文化至辽金元明清时期得文化遗存,文化系列完整,地域特色鲜明。
现馆藏文物7410件组,共分8个展厅,展出文物有陶器、石器、巴林石器、玉器、骨器、蚌饰、铜器、铁器、金器、银器、瓷器、钱币等。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全部免费开放,到目前已接待人数达60余万人次。
巴林古韵博物馆始建于2012年,2015年投入使用,占地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展馆为前后两栋二层防古建筑,馆藏文物2052件套,主要展示西辽河流域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和赤峰地区辽金元时期的璀璨的文明史。
西拉沐沦民俗博物馆于2013年在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应昌街成立,现迁址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巴林路中段维多利商贸有限公司五层。巴林右旗地处赤峰市北部距离市区的190公里是赤峰市旗县北部中心城镇。 西拉沐沦民俗博物馆为赤峰市著名文物收藏家、中国宝玉石协会会员、中国巴林石协会常务理事景海龙先生创办。西拉沐沦民俗博物馆于2012年成立的,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共分为3个厅:民族厅、民俗厅、巴林石展厅。
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0余件(套),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五个陈列厅:第一、二展厅是“辽河源的文明曙光——史前文物展”、。第三陈列厅展现的是“画笔下的大辽风情———辽墓壁画精品展”。第四陈列厅是“马背上的帝国风云———辽、金、元、明、清文物精品展”,展出辽、金、元、明、清文物精品100余件。第五陈列厅是红山文化专题展,展出文物约500余件。
辽中京博物馆是1988年在宁城县文物管理所陈列室基础上建立的,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主楼为二层仿清代建筑,收藏文物4000余件。该博物馆分为“草原青铜器”、“古都辽中京”、“契丹风云录”、“白垩纪遗踪”4个专题陈列。藏品特色为西周至春秋战国(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青铜器,以及辽代金、银、铜、铁、瓷、陶器等。博物馆共收藏各时代、各类文物5687件(组),其中一级文物42件(组)。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国家二级历史类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也是以辽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型博物馆。我馆馆藏丰富,珍品荟萃,藏有历史文物近3000件/套,馆内有大型永久性陈列“走近辽都——辽上京历史文物陈列”,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我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是自治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免费开放。
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8万余件(套),80%为考古发掘成果,部分为征集、捐赠品。藏品分类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铁器、金银器、丝织品、皮革制品、壁画、书画、珠宝类等。其中一级文物135件(组),二级文物379件(组),三级文物876件(组),有4个基本陈列展厅。
博物馆占地30亩,主体建筑面积8422平方米,高17米,分为负一层、地上一层、局部二层。博物馆主展区为基本陈列展厅,面积2126平方米,包括序厅、文明曙光展厅、红山之瑰展厅、敬天法祖展厅、多元一体展厅、辉煌历程展厅、尾厅七部分,通过文字、文物、图片、沙盘、多媒体等展陈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红山文化。公共区面积2241平方米,包括沉浸式影院、文创商店、学术报告厅、观景平台、临时展厅等。是一座集典藏、研究、展示、教育、交流、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创建于1996年,2002年正式开馆,又名“喀喇沁亲王府”、“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驻地西南19公里处的王爷府镇,东距赤峰67公里、西南距承德150公里、赤承高速从馆前通过、博物馆现占地8.2万平方米。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现藏精品文物百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组), 二级文物1件(组)。藏品主要以清代、民国时期家具、瓷器以及藏传佛教文物、王府传世文物、蒙古族民俗文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