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可
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中原碑王”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保护工程9月7日正式启动,计划于2021年1月底完工。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位于登封市嵩阳书院大门前西10米处,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何可 摄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简称大唐碑,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书,刻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二月,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重80余吨。碑刻石质坚硬细腻,雕工极为精致,是我国唐碑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大唐碑雕刻技艺和书法艺术均为上乘 何可 摄
大唐碑为中原地区碑刻之冠,也是研究嵩阳书院历史及宗教不可缺少的实物资料。其碑体造型、雕刻技艺和书法艺术均为上乘,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实属少见。乾隆皇帝游历嵩山时,看到此碑后十分惊奇,回京后即命人在北海清漪园、碧云寺仿此碑造型而立了数通碑。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说:“唐天宝三年(744年)嵩阳书院圣德感应颂碑,碑顶镌双龙宝珠,为唐碑罕见之例。清北海琼岛春荫及碧云寺诸碑,殆俱以此碑为圭臬也。”
大唐碑是河南著名的历史名碑。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笔法遒雅,是书法艺术之珍品。《唐书》赞评其笔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
碑座窟龛内精美的雕刻 何可 摄
大唐碑还以雕刻精美著称。长方形碑座四面刻有10个窟龛,前后各三,两侧各二。龛内各有1座高浮雕武士像,均高举一手,另一手或握蛇、或提鱼、或执蟾、或拿兵器……鼓目凸腹,开裆丁步,筋肌突暴,姿态威武。龛外平面上阴线刻童子与卷草。碑首分三层,下层为额文,额文两边浮雕双龙和麒麟;中层为两石并砌承托龙珠的云盘,盘身遍刻大朵云气图案;上层为碑背,雕有巨大工细的二龙戏珠,此装饰既调和了碑首调的氛围,又平衡了碑顶的重心,使整个碑身牢固稳健。该碑石质细腻,虽历经1250多年的阳光暴晒,风雨侵袭,至今碑面依然光滑,乌黑油亮。(河南日报记者 何可)
(原载于2020年9月8日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