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虢镇莫沟村,三面环沟,村西有汶水河贯穿南北。莫沟村具有独特的生态、人文特色,已打造集宜居宜业、休闲旅游、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城乡一体化特色乡村。莫沟村被授予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传统村落、历史名村、水美乡村等荣誉称号。多次接受中央、省、市报刊、电视台的采访报道。2017年春节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曾对莫沟进行专题报道,老家莫沟迅速蜚声全国。
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天垌村位于许昌市禹州市西部,西于汝州接壤,南于郏县相邻,地处山区,为伏牛山系余脉。存有高山,形似磨盘,名曰磨盘山,崖高有洞,洞接连天,名曰天垌。岭有四道,夹连三沟,沟岭之间,有溪蜿蜒,村落依山而建,村民傍山而居。属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村庄占地面积320亩。
魏井村位于禹州市鸠山镇西北7.5公里处。 魏井村是连接禹州至汝州交通要道,丘陵地貌,土厚田肥,植被呈现多样化,主要是次生落叶林及灌木群落。村内古民居保存完好,古井、石磨、石臼、樊梨花庙、古戏台无一不在诉说当年的繁华。
曲村,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距三门峡市区24公里,村域面积2.87平方公里。曲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处于黄土塬地带,村落内有大量的地坑院,呈星罗棋布式分布状态。曲村为明朝时曲姓为了逃避战乱而建,建成后未有村落迁移历史。曲村村内有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和分陕石等文物古迹。村内流传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坑院营造技艺。
大桑沟村,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文峪乡。大桑沟村位于文峪乡东南25公里处,辖4个居民组,居住人口分散,属大石河深山区,东北与范里镇交界,东接大石河、通河,总面积5平方公里。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两岔河村,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朱阳镇。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两岔河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石窝坑村,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铁佛寺村。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石窝坑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王老庄村,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柳河乡段庄村。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王老庄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千户红屋一寨聚。老谢集村可追述至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有近两千年历史。名楚村;元代村庄内营姓、苟姓、谢姓为三大氏族,又因此地为集市,更名为营、苟、谢家集,简称谢家集民国时期置第九区(驻谢集),1949年改为谢集区,1958年以谢集、孙村集二乡的区域合并为谢集公社(驻谢集),同年底,谢集公社驻地迁往目前谢集镇所在位置,原谢集改称老谢集。
刘旬庄村,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李口镇清河口村。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黄底下组,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弦山街道同心村。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