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一批
行政区域:福建,泉州,晋江市
地址: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
福全村是隶属于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的一个下辖自然村,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距泉州45公里,离金井镇区3公里。古时称“所内”。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建卫城,村在所城之内,故称。《晋江县志》载:明洪武二十一年建卫城所为千户所,与崇武、金门、高浦同级。又相传,古时大船,名“福船”,停泊于溜澳港口,船员上岸见此地地势险要,可作船坞避风,且有人即居于此。因“福船”可谐音“福全”,故称。福全人口杂姓,故有百家姓,万人烟之称。
明、清属十五都。民国33年(1944年)属金井镇溜江保。建国后,1956年属金井爱群乡;1959年属金井公社溜江大队;1961年拆出自成大队;1984年改金井镇福全村委会。
福全村系晋江市金井镇的一个自然村。福全村位于围头半岛东侧,背山面海,东临台湾海峡,北接石圳村,南连溜江村,西邻沿海大通道。明代建造一座宏伟壮观的福全所城。
福全村历史悠久,唐乾年间,即在此驻兵戍守。至宋代,福全港已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大商贸港。
明代洪武二十年兴筑福全所城。置守御千户所,屯兵戍守,辖旱寨一处,屯田二所,烽燧十处,贞责巡视“北到大,南到料罗”的海城,城内建兵营,辟练兵校场。在那倭寇猖獗的年代,福全千户所的军民数次击退来犯的倭寇,确保社会安宁。共时福全人丁稠密,被誉为“百家姓,万人烟”。城内街道纵横交连,有“丁字街”之称,并划分“十三境”,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百业俱兴,商贸经营规模大,成为晋南重镇。
福全古城历史悠久,群山环城外,名山在城中,东临台湾海峡,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文化积淀深厚。至今城内外犹存许多文物古迹,古民俗和民间传说。城内外遍布多处摩崖石刻、摩崖造像、碑刻、古碑、古坊、古塔、古庙、古建筑和古街道。
城内元龙山摩崖石刻,城外的无尾塔,洞内摩崖造像和留从效庙都已列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全古城已申报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福全置守御千户所,史载明一代,有蒋旺等世袭正千户一职者十五人,任百户一职者多人。
在提介文风的年代,福全读书应试科举士人济济,至有“无姓不开科”之说。中进士者11人,中举人者多人。其中有“父子进士蒋光彦、蒋德景”。“兄弟进士”蒋德景、蒋德瑗。而蒋德景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称蒋相国、其故宅尚存)。
此外,福全还有蒋沂泉、陈洪椿等名医,蒋继勋、庄南亭和陈朝礼等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