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一批
行政区域:江西,抚州,金溪县
地址: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竹桥村
竹桥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清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唐五代时(公元961年),唐代吏部尚书余褐的长子、福建人余克忠被封为敦武校尉 ,驻扎在江西上幕镇,也就是今天的金溪县,后来,余克忠又把家眷从福建绍武兰田迁到了金溪。到了元代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余克中第13代孙余文隆带着家眷四处奔波,希望可以找个安定的地方落脚。偶然经过这里,发现此处依山傍水,是个适合居住的好地方,便在这里安了家,后人尊余克忠为竹桥余氏始祖。
竹桥村原名月塘村,后来,余氏先祖为了期待余氏世代子孙可以安享太平、整个家族得以兴旺发达就将月塘改名为“祝乔”,“祝”即祝福美好,“乔”即乔迁,也就是祝福余氏乔迁。在余氏家族定居江西几百年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余氏家族人丁兴旺,“祝乔”的愿望已经实现。余氏后人余恒在当时主持修整家谱时,建议用“祝乔”的谐音,将村子的名字改成“竹桥”。此想法一是为了纪念村前那座几百年历史的“竹桥”,二是为了寄希望于余氏后人要像竹子一样,刚正虚心。余恒的提议在当时得到村里人的认同,于是新的村名“竹桥”就沿用至今。几百年来,余氏后人做官的不多,经商的却不少,这些经商的余氏后人们,谨记祖先“做人要以德为本”的训导,安居于这一方乐土。现如今,这个古村落还有200多户人家,近千人,且一直维持着单一的姓氏——余姓。
这座传承了几百年的古村,虽历经岁月的沧桑,可整个村落的布局建筑依然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古村从选址到建村,都经过了精心规划与设计,处处彰显先人的智慧,尊重自然、贴近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村落依靠后龙山而建,坐北朝南。村前一溪如带,良田万顷,村后树竹繁茂,茶园一望无际。俯瞰全村,它像一把大扇子,整个村庄的13条巷道,如同扇骨支撑起整个村子,在这些扇骨上分布着一条古驿道、两处雕版印刷遗址、三口古井、三个晒场、四座门楼、五座祠堂、六条街道、八方水塘。至今保存完好的十家弄和八家弄建筑群组、六座祠堂以及养正山房、公和堂、怀仁书院、赐福庙等古建筑物集合成为封建社会农商儒并重的人文历史信息标本。
近年来,竹桥古村以其独有的魅力,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示范点、中国最美50个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去年底,又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后,金溪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科学决策,充分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引入专业公司运营,着力打造三类主题模式:特定年代主题业态、名人名产业文化业态、配套服务功能业态。一是打造沉浸式体验景区,以明朝万历年为背景,植入万历年间余老铁菜刀铺、公和堂药铺、油面坊、举人还乡等情境元素,以村民生产、生活为主题,真实还原历史场景,营造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的氛围;二是通过余地山老屋改造、将军堂布展、传统博物馆的主题类分、雕版印刷场景的还原,将竹桥名人和竹桥当年的产业展示供游客感受历史;三是引入老照相馆、乡土建筑工作室、陶吧、咖啡吧、茶吧、书吧、驿站等业态,给游客提供各种服务。
因此,来到竹桥古村,不仅能享受到国家4A景区所提供的购物点、生态停车场、医务室、WiFi、咖啡吧及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等现代化旅游设施和服务,更可以着一套明代服饰,扮一回万历子民:行走在古村街巷,触摸老宅余温;徜徉大碗茶、烧酒坊、盘头阁、铁匠铺……放眼三教九流;踱步茶馆里、酒肆中、戏楼前、市井间……品茗听戏,饮酒对弈,学方言,尝美食,赏民俗,梦回百年,一解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