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四批
行政区域:河北,石家庄,井陉县
地址: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七狮村
七狮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距县城21公里,背山面水青山环抱,因村庄坐落在形似七只狮子的山下而得名。村落沿甘陶河呈“一面街、两洼、两沟、八圪台”不规则形状,素有“人杰地灵钟秀域,淳风仁里古雅村”之誉。
据史料记载,七狮村始建于唐末宋初,唐末宋初即有人居,由高、张氏等立庄,元代因避战乱,毕氏迁此。之后,于、王等姓相继迁此,因庄人居于一道形似七个狮子状的沟内,故名七狮沟。后经风侵雨蚀,村落残损。明代,庄民陆续搬迁到甘陶河西岸,临河背坡挖掘土窑洞居住,又称七狮窑,后改成七狮村。
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七狮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代有英贤。村内有幸存至今的武仙古寨、葛栏古村落遗址、古宅、古井、石臼、石碾、石磨、古戏台等遗存,有保存完好的建造于北齐时期的“千佛崖石窟”,1956年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有宋、明、清时的古寺庙、千佛岩寺、睡佛殿、送子娘娘殿、三皇姑殿等,村里有古庙寺10座,如关帝庙、观音老母庙、龙王庙、山神庙、毕氏祠堂。全村现有明、清时期的特色土窑186眼,石券窑80眼,石楼院18座,石头四合院16处。七狮村特色土窑冬暖夏凉,低碳环保。据专家考证,此类保存完整规模之大的土窑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实属罕见。“高岸土窑、石券石窑、石砌楼院、石头庭院”,展示出“生态民居、低碳生活”的精华与亮点,千年铁树、崖柏,百余通古碑无不记录着七狮村的悠久历史。
七狮村文化内涵丰富,晋剧、秧歌、拉花、民间传统庙会等。以其“千佛崖窟,灵岩石佛,铁树崖柏,苍龙卧波,高山古寨,孝廉仁礼,毕氏宗祠,栏台石屋,太行民博,雅居土窑”构成一道靓丽的人文胜景。
“南阁北阁一里多,拉拉溜溜七狮窑”,形象地说明了七狮村的村庄特征,就这样一个小山村,在明代载入正史《明史》、方志《县志》的人物就有20人。明清两代,县令以上的官宦有16人,民国以来井陉县第一位将军就出自于七狮村。现有县处级以上干部十几名,博士、硕士11名,本科以上学历有50余名。“人杰地灵钟秀域,淳风仁里古雅村”。七狮村以历史文化名村、民俗村、“进士村”、“秀才村”而享名载誉。
七狮村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归井陉县管理、紧挨掩驾沟村、南障城村,物产丰富,物产丰富,英才辈出。村前甘陶河常年流水潺潺,村侧岩脑山上的“千佛古洞”, 始建于北齐时期,呈长袋状,分上中下三洞,利用天然溶洞,沿自然壁面依势雕就大小佛像千余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皆有,神态千姿百态与奇特钟乳石相映成奇,故称千佛洞。七狮村现存古碑100余幢,记述着古村兴衰历史、重大事件。
2016年12月9日,该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