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耒阳市小水镇小墟村

批次:第四批

行政区域:湖南,衡阳,耒阳市

地址:衡阳市耒阳市小水镇小墟村

小墟村,有一座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湘东南建筑风格和官衙建筑特点的院落,在周围现代楼房的映衬中,显得静默而厚重。当地流传一句话“要想耒阳看衙门、小圩湾里看一半”,每当谈起此处时,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发出一句感慨“这里曾经出过大官呢”!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龙门第”位于耒阳市东南部的小水镇小墟村里,是一座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湘东南建筑风格的院落。从小墟村门前的乡间小路进入,远远看见几人合抱的古老大樟树如仙如神,扑面给人历史悠久感,树叶如同一把巨伞,遮天蔽日。站在禾坪堂前,大家可以看到,在周围现代楼房的映衬中,“龙门第”显得静默而厚重,如同一位沧桑的老人在迎接远方的客人。当地曾流传一句谚语“要想耒阳看衙门、小墟湾里看一半”,每当谈起此处时,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发出一句感慨“这里曾经出过大官呢”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小墟村人眼中的“老衙门”指的就是李氏祠堂“龙门第”,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官宅结构样式的古建筑。据李氏族谱记载:古时小墟村李氏家族系明代官员从江西迁移而来,迁居耒阳的第一代祖先李旭公是湖广左布政使,其后裔于明代末年定居小墟村。当年李氏祖先建村选址强调风水作用及格局,选择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并有良田广宅的宜居之处,依照中国传统讲究山水结构的吉祥美好,也是为了适应家族发展,人口增多和用地扩展等需求。“龙门第”就建在中间宽阔的三阳之地,从而构成一个典型的山环水抱之福地。借居祖先选中的这块风水宝地,李氏家族确实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拔尖人物,其中最能光耀门楣的,一个是官至直隶州的提督李巴掌,另一个就是在柳州担任州官的李明谓了。如今的“龙门第”是耒阳地区李氏家族68个堂口之一,也是小墟村李氏家族进行立祭、议事最庄严的活动场所。每年旧历的正月、七月、春节等传统节日都要举行祭祀礼仪活动,举族同聚,摆宴欢饮,大演社戏,家家户户,杀鸡为忝、置酒佳肴,以祭祖先,呈现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

走进小墟村,那青石板的街道,那悠长的小巷,一不留神让人就会迷失自己,不知道究竟穿越到了古时那个朝代。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龙门第”,看看李氏族人当年生活劳作的地方。

“龙门第”建筑布局严格按照耒阳地方建造理念安排各进的功能。清乾隆(1736)年建造之初仅建“接官厅”,那时规模较小,1862年随着家族的兴旺在“接官厅”后增建“私塾”、“正厅屋”等,再经过清代、民国时期的相继扩建,最终达到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建筑格局。“龙门第”整体坐西北朝东南,三进两厢院落式布局,采用砖、石、木结构,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典型的耒阳乡村公众性建筑“大厅屋”样式,院落通阔35米,进深40米,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前后功能布局由半月塘、禾堂坪、接官厅、私塾、祖堂在村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它是耒阳地区传统建筑中官民特色结合的代表性建筑。

转过田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接官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它为“槽门”。“接官厅”也是整个古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第一进,它最有特色的是头门为三开间,每间各安两扇红漆门扇,总共有六扇门,因古时衙门为显威严、气派,多开六扇门,而且旧时封建社会里,无论多大的州县,衙门的头门也只能是三开间,所以六扇门代指官府、衙门。小墟村老百姓流传的“要想耒阳看衙门、小墟湾里看一半”就是指形似六扇门的槽门,不过槽门里的门扇已经在“破四旧”中遭到破坏,现在所能看到的只剩门框构件了。“接官厅”里三开间的中门通常是紧闭的,只有族中举行重要活动或重要人物来到时,才会打开,族中家长在此迎接送往宾客,因中门平时关闭,若要进出就只有走旁开的便门。沿着八级青石台阶拾级而上,可以步入“接官厅”,六根金柱排成两行队列,严格对称。厅内屏门上两侧原悬挂清代皇帝敕封给提督李巴掌和州官李明谓匾额四块,中左为“直隶分州”、“浩封承德郎”,中右为“钦加州同衔”、“修职左郎。

绕过“接官厅”,第二进为中厅,正中门额上墨饰“龙门第”三个大字,意寓走出这条大门便要成人中龙凤,成就光宗耀祖的功业。中厅在清代末期曾辟为 “私塾”,建筑高大双坡瓦顶,抬梁式结构,左右三字山墙护檐,在屋梁上还能见到龙形雀替。第三进为祖堂屋,双坡屋面,山墙搁顶结构,室内供奉李氏祖先牌位及神龛。令人惊讶的是,现存建筑的立柱、横梁,几乎全是由整根榉木打造而成,特别是厅堂里的立柱,有半抱围那么粗,质地坚硬,据说当年日军用军刀砍了许久也只能砍破一个小小缺口。

历经明、清、民国时期而保存至今的“龙门第”,其居住和建筑理念讲究“天人合一”,当地流传:“要想耒阳看衙门,小墟湾里看一半”,这一谚语充分说明了该院落在形式和功能上是耒阳地区民间建筑中的高规格建筑。小墟村“龙门第”形制有独特之处,它融洽了湘南地区少见的官厅与民房相结合的建筑模式,2013年5月被耒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耒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颁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5年12月升格为衡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从规模、结构和功能使用看,是集议事、会客、授教、祭祀、居家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时至今日,“龙门第”仍是全村红白喜事、祭祀、宗族重大决议的场所,蕴含了族规家训、姓氏流源、风土人情等宗亲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我市及湘南地区民居古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让人们了解明清官衙建制风格、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多了一道对历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