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一批
行政区域:广西,贺州,钟山县
地址: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龙道村
龙道古村地处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距离县城11公里。古村始建于元代,现存清中晚期民居建筑一百多座。古民居建筑的特点是整个村子依山势修建,统一规划设计、同一式样、二进式。青砖瓦房,雕梁画栋,石门楹联,狭长的石头小巷,极富地域族群性和个性特色。
龙道古村建于一三一六年。其先人从昭州莲塘村(今平乐县安阳镇陶村)迁来。龙道村陶辅舜翁从附近腊井迁入,现有人口近两千人。村子坐向寅山申向,兼加更坤。村子背靠龙脊岭,民居就建在坡地上。村前是开阔的田野,龙潭河从村前流过。整个村子可谓是枕山、环水、面屏了。
古村成规模的建筑是在清咸丰年间。此时清朝逐渐走向衰落,乡村经常受到地方贼寇的骚扰与抢劫。自咸丰乱后匪患不断,钟山几经匪贼明火烧杀打劫,石龙凤翔一带百姓死伤人数甚多。龙道村人吸取了在匪乱中弃村而逃,畜牧、财产被劫,房屋被烧的教训,统一规划修筑坚固的屋墙和炮楼进行积极的防御。龙道村古民居一户多门,家家相连相通,处处是闸门与门楼,从村前到村后,足不出屋即可通达,且整个古民居群炮楼分布得体,巷道曲折复杂,有利于防御与联系。
龙道村民居大多建于坡地,前平地部分古民居与后坡地部分古民居以巷道分隔,前平地部分古民居则以一条封闭式巷道分东西两部分:东边部分为大四合院式,院正门东向,有大小古民居十多座。西边部分古民居以两条封闭式走廊向西深入,每条走廊内有两个大户,四个大户形成一个小建筑群体。后坡地部分古民居依岭就势建于缓坡,整个建筑群由多条不规整的之字巷道进入,大巷道分子巷道,每个大小巷道口均设闸门或门楼。把前后左右古民居连成一个整体。特别要指出的是整个古村建筑。严格遵循着依山傍水原则,依山势而修建,屋场采用低处填充式,所以天井与厅堂的垂直距离约为1.2米。天井右边有石阶通往厅堂,厅堂门前为走廊,并有侧门与各户联通。由于因地制宜地设计,山坡最高处的建筑也没有栏腰挖断山脉地表,使龙脊山体完整地保持原貌,避免了因暴雨而出现山体滑坡的现象。古村人深谙“顺应天道,以自然为本”之道,在村落规划中,不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把大地本身看成是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体,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从中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精神。
龙道古村落建筑木雕作品为明清时代,除了带有时代共性的特点之外,更多的是地域族群性色彩。题材多为籽蓬莲花、龙凤呈祥、竹报平安、松鹤延年等,也有生活风俗、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等。木雕材料一般用樟木等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木料。古村木雕具有凝练、流畅的特点,其作品一般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是当地村落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