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二批
行政区域:山西,长治,平顺县
地址: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
虹霓村位于平顺县东南一隅之虹梯关乡,是虹梯关大峡谷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虹霓村被驴友们称为悬崖上的古村落,虹霓瀑飞流直下,气势滂沱,其声撼天地,其神振鲁豫,其情动晋秦,瀑下是虹霓峡,沟壑突兀,似万丈不赦之深渊。秋季到来,顺崖边下望,有柿子娇红,红艳欲滴,从虹霓村对岸有石梯可爬行,可下去采摘。虹霓村房屋建筑全部就地取材,用石板做屋顶,取石头垒墙壁,是太行山中之特色,也是人类房屋修建史上的一个奇观,彰显中华民族,顺应自然,改善自然之智慧。
虹霓村观赏景点有虹霓瀑,虹霓峡,明惠大师塔,古村落。
明惠大师塔位于虹霓村旁,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本《平顺县志》记载:此地原有一座寺院名“海会院”,明惠大师曾是主持该院的高僧。海会院已不存,塔是明惠大师的灵骨舍利塔。该塔通体青石雕造,高6米,平面方形,单檐五迭四注式,覆钵尖锥顶。塔身正面辟门,门左右浮雕金刚像,肌肉丰满,刚劲有力,身姿活泼,神态逼真。四边刻缠枝花边,刀法流畅,庄重美观。塔身左右雕直棂假窗。背面嵌有后唐长兴三年(932)石碣一块,刻记唐乾符四年(877)他主持海会院时,突然有人报说:“保广要杀大师。师答曰:“吾久于生死心不怖焉,若被所诛,偿宿债矣。”是年正月十八日大师果然被杀。事后由**崇昭等奉潞州节度使命,捧舍利为大师建塔。五代原构方形石塔为我国现存石塔所仅有,现保存基本完好,被《中国古代建筑史》引为典范之作。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虹梯古道,太行山脊,放眼东望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古关道已被现代盘山公路取代。古道中部,有一小庙坐落在巨大石台之上。碑文清晰可见,小庙东面密洞,房屋错落,石墙,石碾,石磨,条石砌坝的田地,昭示着曾经的民俗乡景,似在向人讲述着历史。往前,当地民谣讲的“三里桥、五里庙、二十里大 街道”就在眼前,右边是蜿蜒的绝壁峡谷,左边是亦陡亦缓的连绵山峰,往远望去,山峰壁立姿态万方,石狮石猴,人面景观连绵不绝,煞是壮观。
山上有一开阔地,高台上耸立乾隆庚戌年的石碑载,“自古上党居天下脊,如黑云之在半天,而虹梯之关又如虹霓之在半天,更居上党之脊。嘉庆年间夏言平陈寇于玉峡关,并建……关在万山之巅,鸟道羊肠,绵亘十数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莫甚蔫。往来商旅,无不侧然心动。
再东行,白色的山壁就像舞台上列队亮相的玉女模特定格凹凸出美丽的线条,纤巧挺拔,山峰碧绿的柏树火红的黄栌更将她装饰的婀娜多姿,饶行不远的对岸峡谷东南方向是一宽20余米的豁口,视线所及是宽阔的湖池,湖的右侧是太行山的“脚跟”——梯后村,民风淳朴,怡然自得。古道由东往西不远是虹梯关的关门,上方石匾“虹梯关”北侧石壁“万古虹梯”映入眼睑。关门向北约20米便是左转右回千仞绝壁的之字道,关门一侧是几百米高的石壁,一侧是无底深渊,走过曲折狭小山口,贴山崖平行百米险道逼入俗称“紧十八盘,慢十八盘,不紧不慢又十八盘”的梯道,石块砌成宽约3米呈“乡”形通至谷底,上关民谣“七里梯,五里站,小梯沟二里半”的便是直插云霄的古关道,蔚为壮观,此景列为中国十大古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