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二批

行政区域:安徽,池州,青阳县

地址: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所村村

所村古村位于青阳县陵阳镇,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所村村落依山傍河,前有“翠屏”一道,山峦连绵;西有金霞一山,削出云表;南溪滋生其间,古时称为“黄龙出海形”。

青阳所村,是陵阳镇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所村村内标志性古建筑太平山房是一座明清时期砖木结构学馆建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所村该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坐北面南,通面阔五开间共15米,进深3进共17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正面是巍峨耸拨的随墙门坊。坊作4柱3楼式,明间匾额楷书阴刻秀丽端庄的“积善流芳”4个径尺大字,枋额间砖塑浮雕式古代戏文典故,底座是大理石雕的单层须弥座,楼顶用水磨砖斗拱出挑,翘角凌空,气宇轩昂,内部是满堂柱造的抬梁式梁架结构,116根粗壮圆柱顶梁而立,硕大的月梁纵横飞架,彩绘画枋穿插其间,气势恢宏、壮观。

所村位于陵阳镇,在青阳县南部,因位于陵阳山麓(九华山古称陵阳山)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向有“富贵陵阳镇”之美誉。青阳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县郡,治所于陵阳,称陵阳县。战国时期屈原遭贬曾在此寓居多年,明清时期为徽州文化的传播要道,融入到徽商行列者,不乏其人,因而,此处商业兴隆,多富商大贾,物阜民殷,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1965年董必武陪同越南主席胡志明上黄山途经陵阳时曾赋《过陵阳镇》诗,留下“富贵陵阳镇,风流谢家村”的佳句。

早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2年),置县治于陵阳,县衙设香池里(今香池尚在)。战国时期屈原曾顺江而下,驻足陵阳多年。自古即为江南重镇和山区土特产集散地,是徽商北上南下的重要通道,境内明清徽派古建筑多有留存,全镇156栋古民居,40余座古桥,尤以太平山房、李氏宗祠、宁氏宗祠和南流桥为代表。

旧时,所村村庄内有九井十三塘,件件都在关节处。古时以陈氏家族为主,聚族而居,故村庄规模宏大,建筑密集,但由于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的破坏和日本侵华战争的摧残,所村村庄遭到极大破坏。现存一座保存完好的国家级文物——陈氏宗祠“太平山房”和30余栋徽派古民居,为所村留下了难得的古文化底韵。其中,太平山房1985年被安徽省政府认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