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8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协办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是首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广州考古成果专题展,共展出广州地区出土的秦汉时期精品文物332件(套),包括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53件,另外还有广州地区近年出土的汉代金饼、陶胡人俑灯、珠串、汉代陶鸮形五联罐等尚未定级的精美文物。

图片22.png 

“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展览海报


广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先民已经通过陆、海路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先民进行交流互动,并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百越文化。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建南海、桂林、象三郡,筑蕃禺城,岭南正式纳入秦帝国版图,蕃禺城也是广州建城之始。

秦将赵佗建立南越国,实行“和辑百粤”政策,推动岭南地区进入跨越式发展。作为岭南中心的蕃禺,更是珍奇荟萃,成为大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九大“都会”之一。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多元文化并存,最后融入华夏文明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配合城市建设,广州拉开了大规模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序幕。秦汉考古是广州考古的重点工作。60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市区先后发现了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及大量汉代臣民墓葬。


图片23.png 

南越文王墓

图片24.png 

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迹

 

由以上三处南越国考古遗存组成的“南越国遗迹”于2006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作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再次入选预备名单。除此以外,约2000座秦汉时期臣民墓葬的发现,为复原研究秦汉时期蕃禺的都市风貌、风俗民情及岭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王宫、王陵、水闸和臣民墓葬,共同展示了秦汉时期广州(蕃禺)以至岭南地区的生动历史图景。

本展览从中华文明的塑造构建、基因传承、融汇交流等视角,在秦汉时期统一盛世的历史背景下重塑和展示岭南地区辉煌的古代历史文化。展览分“南域明珠”“四宇同光”“美食美器”和“丝路序章”四大部分。


图片25.png

图片26.png

图片27.png

图片28.png

图片29.png 

“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展厅现场


“南域明珠”主要讲述秦拓南土、南越建国及帝国一统的历史进程; “四宇同光”涵盖了汉、楚、越、胡等风格的器物,岭南地区博采众长而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艺术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辉煌的一章;食在广州,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美食美器”,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岭南地区极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内涵;“丝路序章”,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开启了持续两千多年不断繁荣发展的悠久历史。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让我们对秦汉时期广州对外贸易、交流的许多细节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两千年前的秦汉南域以其独特的位置占据着帝国版图上光辉璀璨的一角,两千年后的广州则延续包容开放的历史传统,继续书写发展复兴的全新篇章。

本次展览汇集广州三家单位的秦汉文物精品,其中不乏丝缕玉衣、“文帝行玺”金印、“华音宫”印文陶片等珍贵文物,通过丰富的出土文物反映出秦汉时期岭南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凸显了岭南社会多文化融合交流、兼容并蓄、和谐发展的时代特征,展现了岭南地区极富特色的古代饮食生活和丰富多元的礼仪文化内涵,为观众展现广州这颗南域明珠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图片30.png

“蕃禺”铜鼎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图片31.png

丝缕玉衣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图片32.png

“文帝行玺”金印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图片33.png

“万岁”瓦当 南越王宫博物馆藏

图片34.png

陶胡人俑灯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广州位于中国的南大门,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两千年长盛不衰的重要港口城市,岭南文化兼收并蓄、勇于开拓、大胆革新、讲究务实的特点一直传承至今。正如展览名称“海宇攸同”所揭示的:地域文化是大一统文化的细节呈现。此次展览通过集中展现广州秦汉考古出土文物,揭示了大一统视角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过程。

本展览展期至2021年11月9日。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