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佑八年(1093年3月25日)始建,绍圣五年(1098年)建成,因建于崇法寺内,故名崇法寺塔。“宝塔盘云”古为永城八景之一。永城人吕永辉曾作诗赞道:“东林古寺迹仍留,七级浮屠踞上游。保障江淮称巨镇,屏藩梁宋护中州。”
郏县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郏县老城南街中部东侧,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既是郏县的学宫,又是郏县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家岩寺塔又名孝女塔,修建在天门瀑布南、西白涧西岸孝女崖上,是百家岩的主要景观建筑物。塔建在百家岩寺旧址上,旧为“竹林七贤”结社云游、谈论玄学之地。附属文物有百家岩寺旧址,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瑞云和尚塔、宋元明清碑碣数十块等遗迹遗物。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沁阳北大寺,创建年代未详,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清代增建并重修。沁阳清真寺俗称北大寺。坐西朝东,分男寺、女寺。沁阳北大寺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女寺为多座硬山灰瓦顶建筑。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古代衙署中唯一的明代县衙建筑,位于河南省叶县东大街,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周公庙是纪念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古代洛阳的缔造者、中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周公姬旦的祠庙,亦称元圣庙。始建于隋末唐初(618年),为隋将王世充草创。作为洛阳地区最具人文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成为洛阳都城文化之脉。
关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有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云寺位于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内,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寺内有单檐悬山大5间。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东有宋代五百罗汉碑,纪事翔实。第二批河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新郑轩辕庙包括黄帝故里、轩辕庙、南崖宫及明代石寨墙。黄帝故里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位于新郑市老城北关。创始年代不详,经历代修葺改建,新中国成立前仅有轩辕故里一组四合院建筑。
千佛阁,明代建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城南大街北端,阁内因佛像甚多,楼上有千手千眼佛,故称千佛阁。此阁建于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重修于清代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台宫落成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隆基御题匾额“寥阳殿”,又令御妹玉真公主进山拜师学道。此举震动朝野,道风大盛,王屋山遂成道教名山。诗人墨客慕名而来,寻幽探胜,吟诗作赋。大诗人李白、王维等曾与司马承桢结为“仙宗十友”。阳台宫原有五楼三阁,五代战乱,庙宇凋零。自金贞佑二年重整复盛,改观为宫,历元、明、清多次修葺。北有天坛山,状若凤首,山岭蜿蜒延伸,形似凤身,南临九芝岭,宛如凤尾,形胜恰似“丹凤朝阳”,故名阳台。
许昌文峰塔又称文明寺塔,位于许昌博物馆内,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由许州知州郑振光倡导创建。塔通高51.3米,呈平面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为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砖塔之冠。196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