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台真武阁,始建于唐大历三年(768年),根据文献记载,当时著名的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使时,为了操练军士和欣赏风景,修筑了此台。因其任容管经略使时所建,故名经略台。台长约50米,宽约15米,高4米左右,中间夯土,四周用砖石砌筑,坚实稳固。1982年被核定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传说曾有二恶龙缠斗于此,搅得土门峪、蛟峪山周围鸡犬不宁,后造此塔以镇之。2005年长安区文物局筹资40万元“修旧如旧”,恢复二龙塔唐初伟姿。修缮后的二龙塔 “修旧如旧”,保留了塔刹原貌,雄伟肃穆,庄严轩昂,千年古塔雄姿重现在秦岭山麓,依然日复一日地见证着关中平原上美丽的日出日落。
中兴煤矿公司作为中国煤炭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中兴煤矿公司成立于1878年,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也是中国近代设立较早的民族资本煤矿。30年代,中兴煤矿公司与当时的开滦、抚顺被称为中国三大煤矿,而且是其中唯一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股份制企业”。
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慈善寺石窟是为隋唐两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2001年06月25日,慈善寺石窟作为隋、唐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三各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七间房乡三各庄村,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内涵丰富,采集的标本有彩陶,红陶、磨光陶以及骨器、石器等。该遗址尚未进行考古发掘。
俗称关帝庙,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方具现今规模。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聊城山陕会馆为聊城“八大会馆”之首,也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会馆。在中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其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国内罕见。
目前所发现的处于郑州商城和安阳洹北商城之间的惟一一个白家庄期的、具有都邑规模和性质的遗址,预示着商都地望等夏商文化探索中的许多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将有新突破,是夏商周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遗址主体的文化年代相当于郑州二里冈上层二期。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特征鲜明,内涵丰富。遗址出土的大量器物中彩陶占85%以上,堪称彩陶的鼎盛时期。在半山类型遗址和墓葬中反映了当时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男性较马家窑类型时期逐渐在社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
该遗址座落在鄫城前村和鄫城后村之间,故城南城门遗址处有一块灰色石灰岩材质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上书“鄫国故城”。记者极目四望,故城遗址略呈正方形,大致范围还依稀可辨,城区轮廓保存基本完整。故城略呈正方形,其中北城墙长435米、南城墙长455米、东城墙长600米、西城墙长414米,因此故城形状实为梯形,面积约30万平方米,墙基宽约30米,有南门、北门、东门及西门,高大的城墙外围有宽40米的护城河,城墙及护城河之间的夹道宽37.8米。
第六批国保,据地层关系划分为新石器时代第一期遗存(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第二期遗存(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700年)、新石器时代第三期遗存(公元前4700年—公元前2000年),该遗址发现了房址、灰坑、祭祀场等完整的房屋遗迹10余座,出土遗物包括天然石块、石料、各种类型的石制品、陶器残片、陶刻面具、胡桃等500余件;该遗址对研究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花地嘴遗址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北瑶湾村,是以新砦期为主,兼有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500米,呈扇形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花地嘴的发现对夏代文化的认识和研究、对探索夏代早期文化和中华文明之源、对研究 “新砦二期晚段”与二里头文化一期早段序列问题及其文化面貌、文化因素和文化渊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私人住宅式古典建筑群,气势宏大,结构严谨,布置精巧,既具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又融欧式建筑意境;既有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又有南方园林风貌;既显民族特色,又容当地风俗,是多种文化元素的结合体,对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建筑学、建筑文化、建筑艺术、民族学和民俗学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