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建于元代元右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元末毁于战火,后经多次扩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观,有华北第一道观之称。
明清两代尊奉“三清”的皇家道观。高玄殿为宫廷所属道教庙宇,在明代作为道教祭祀场所,清代为祈雨、雪之坛。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
南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堂。1605年(明万历33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较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南堂是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1664年汤若望被弹劾下狱,该堂一度被毁,汤案平反后康熙又拨银重建,1775年遭火灾后又重建。1900年曾被义和团焚毁,1902年又重建。现在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迄今国内所发现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水关遗址,为金中都城和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建造年代约在1151—1153年间。
即明朝景泰帝朱祁钰的陵寝,明朝前后有14位皇帝在北京执政,但是昌平区的“十三陵”只葬着13位明朝皇帝。为什么呢?点开看看原因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清末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的宅第花园,该园落成于清咸丰十一年。始建时仿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园虽小,但极可人意,故园主将其命名为“可园”,建成后文煜命其侄兵部尚书志和撰文勒碑以记其事。
清朝康熙皇帝第十三子允祥,封怡亲王时的府址。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景山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后苑,曾多次更名:青山、万岁山、镇山、景山等,民间还曾称为煤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