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寺因山而得名,曾名慈教寺。创建于宋淳化年间,后历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毗卢殿为宋代原构,三佛殿为金代遗物,其余均为明清所建。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为山门、春秋楼、毗卢殿、三佛殿、七佛殿,两厢有配殿,厢房和廊庑。
第五批国保,原名永德寺,因寺侧有定林泉,故名定林寺。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现存金大定二年碑载,该寺至迟在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就已存在,又据寺内雷音殿脊刹题记“泰和四年十一月造”,金元两代曾兴工重建,以后明清屡有修葺。 现存建筑除雷音殿为元代遗构外,其余大多为明、清建筑。
第五批国保,寺建于唐贞观年间,金天眷年间废,二年后修复。金大定三年(1163年)赐名“福胜寺”,元至正十四年(1345年)增补修建,明、清两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释迦殿、后大殿下部窟洞为元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第五批国保,是祀奉后稷(教民稼穑)和伯益(辅佐大禹治水)的纪念性建筑,因地处阳王镇,又俗称阳王庙。寺庙创建年代不详,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重修正殿三楹,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德年间(1506――1521年)扩建重修,清代及民国年间均有修葺。现仅存正殿、舞台,为明代建筑。
第五批国保,庙创建年代不详,据《蒲州县志》和庙内碑石记载,自唐贞观以来,此庙屡加修建,宋、金时期庙貌已有相当规模,元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地震毁坏,延祐三年至五年(1318——1323年)重修,明、清两代多次修葺扩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建筑除献亭柱础为金代遗物外,行宫大殿为元代建筑,其余殿阁、楼、廊等,皆为明、清遗物。
第五批国保,寺始建于唐龙朔二年,元至元二十六年重建腰殿,至正十一年重修大雄宝殿,明、清两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腰殿、大雄宝殿及垛殿为元代原构,余皆明、清所建。
第五批国保,据寺内经幢记载,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北宋元二年建青龙宝塔,后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大雄宝殿、青龙宝塔均为宋代原构,余皆明、清建筑。寺坐北朝南,横向开间,占地面积729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享亭、大雄宝殿,东侧有配殿,西侧有大圣宝塔。
又名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或清公主府,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康熙皇帝的六女儿和硕恪靖公主居住过的府邸,公主府占地18000㎡,是塞外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清代四合院群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