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甬东天后宫”,是宁波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昔日宁波港与海外各国通商贸易的历史见证。
第五批国保,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告成,当时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文溯阁、热河文津阁“内廷四阁”。后乾隆皇帝因“江浙人文渊数,允宜广布,以光文昭”,又命续抄三部,分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是为“江南三阁”。
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重修于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地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桥体为石壁石柱墩式石桥梁,三向四面落坡,其中二落坡下再设了两桥洞,解决了交通问题,被称为古代的立交桥。:桥面条石并列,长4.85米,桥高5米。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桥合石壁式,高4米,东西两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