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筑群,占地1.3公顷。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共有十四处之多。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古代江南民居建筑技术、美学和生态学的完美结合,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伦理宗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始建于明嘉靖37年,明代,温州沿海备受倭寇侵犯,永强抗倭首领王沛、王德叔侄牺牲。当时由王叔果、王叔杲兄弟会同族中父老费时13个月捐金7000余金修建而成,用于抵抗倭寇入侵,是当时沿海重要的抗倭重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抗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
分为大观塔、小方塔,大观塔位于泾县城西宝胜寺前,于北宋崇宁年间始建,大观二年建成,故又称崇宁塔。绍兴塔又称小方塔,位于宝胜寺右边,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邑人梅权捐助建造。
古地道原为三国曹操连通城内外的地下运兵道。出土有土弹丸、雷石、铁刀、铁剑、箭镞、铁灯、衔枚、铜镜、陶器、瓷器、砚台等汉、唐、宋历代文物。
始建于元末,明、清时期维修与扩建,有近700年历史。寨墙由大方块石砌成,高3米、宽1米。长10余华里,蜿蜒盘旋于五大峰之间,巍峨壮观,被誉为“南国小长城”,寨城四周建有5座城门。石城之长和保存之完整,是华东地区所未有,加上明清石刻多处,不仅是有历史价值的保护文物,而且也是旅游之胜地。
三幢明代民居,三宅均为封闭式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一脊两堂,屋面盖蝴蝶瓦,四周墙体封护,从天井采光,梁面上饰有图案粉画,楼上前檐垂莲柱装置飞来椅,具有独特的明代建筑风格。三宅的雕饰高雅、秀美、庄重,立体感很强,其建筑特征已引起国内外建筑界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