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

批次:第七批

编号:7-1279-3-577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广东,佛山,顺德区

地址:大良镇清晖路

明天启元年(1621年),礼部尚书、大学士黄士俊在顺带城南门外的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后黄家衰落,庭院荒废。

清乾隆年间(1711—1799年),大良进士龙应时购得旧址,修葺扩建,植花莳草,渐成规模。

清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建小方园。嘉庆五年(1800年)辞官南归,筑园奉母。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龙廷槐之子龙元任扩建,称“清晖园”,请同榜进士,江苏书法家李兆洛题写园名。后龙元僖建龙太常花园、楚芗园,几经周折转手,龙太常花园后来改称“广大园”。

抗日战争期间,龙氏家人避居海外,庭院日趋残破。

1959年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视察顺德,指示重点保护,并拨款修复,将楚芗园、广大园、介眉堂、竞勤堂合并,统称“清晖园”,后辟作顺德县委第一招待所。

改革开放后,清晖园增设酒楼、宾馆、停车场,为旅游、饮食、住宿综合服务单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顺德市委、市政府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对清晖园进行再度兴工扩建,扩复旧制,增加了凤来峰、读云轩、留芬阁、沐英涧、红蕖书屋等多处建筑景点,面积由 6600多平方米扩大到9795平方米,为进一步开发顺德旅游资源,二十世纪末,顺德市政府再度扩建清晖园 , 面积增至22500平方米。

2011年11月,龙氏后人向政府捐献清晖园的地契、房契、龙氏先人的照片、资料,以及龙启明担任飞虎队队员时的照片、信件等近百件文物,具有极高历史价值。

清晖园很多建筑都大量使用清代套色雕刻玻璃,其中,园内保存的一套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评定的“羊城八景”,就是一套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套色雕刻玻璃珍品,已被初步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清晖园遗存的状元堂牌匾由清代书法家梁同书所题写。

清晖园藏有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八仙法器图》由9块40厘米见方的通花蓝釉瓷拼合而成,八样法器依八仙的地位等级分为三层,最上一层三样法器分别为上仙吕洞宾的剑、汉钟离的芭蕉扇、何仙姑的莲花;第二层的法器只有两样,分别是中仙铁拐李的葫芦和曹国舅的拍板;第三层便是下仙韩湘子的玉箫、张果老的鱼鼓和蓝采和的花蓝。

“清晖园”三字,是仿照江苏武进士书法家李兆洛题写、塑于偏西园门上方的园名雕刻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