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寺

批次:第五批

编号:5-0204-3-010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北京,海淀区

地址:大慧寺路11号

大慧寺是一座汉传佛教寺庙。该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曾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和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嘉靖时提督东厂太监麦某又在寺左增建了一座佑圣观。明世宗时又在寺后建了一座真武祠,借这两座道庙以保存大慧寺。当时大慧寺和佑圣观一共有殿宇183间,占地421亩。万历二十年(1592)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曾重修。光绪时,寺院和道庙渐记毁,1949年后尚存山门、门前照壁和东西配殿以及大慧寺的大悲宝殿。大慧寺主体建筑现仅存大悲阁。大悲阁典型的明代大木式结构,坐北朝南,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坐落在石台基上,系重檐庑殿顶式建筑,高约 30米。大悲殿内原供有一尊铜铸的千手千眼观音像,高约18米,铸造的精美绝伦,法像极为尊严。明清两代大慧寺因这尊大佛像驰誉全国,得名大慧寺。

大慧寺的大悲殿是一座重檐庑殿顶建筑,即有两层屋檐四面坡的屋坡,面阔5间,进深3间,是明代建筑法式的实物。大悲殿内原供18米高的大铜佛,被侵华日军毁坏。现有的木胎彩塑释迦牟尼佛、弟子及胁侍菩萨像是20世纪40年被塑的。而环列于大殿三壁的塑像和壁画则是明代原作。

大慧寺的雕塑主要以一尊高大的千手观音立像及两尊胁侍菩萨为主体,环衬二十八部众,组合成一组完整的宗教人物群体。千手观音立像,原是一尊高5丈的铜佛,日本侵华时期被毁。同时期又补塑了这尊木胎沥粉描绘的千手观音泥塑像,及两尊胁侍菩萨。这些塑像制作工艺较为粗糙,但其形象尚显庄严端正,高大挺拔,也是北京地区现存较完整的一组木胎泥塑。而环列于大殿东、北、西三面墙体前的28尊彩色妆玺泥塑造像,在众多的史籍中,却难以查找到对其有详细确切的记述。50年代文物普查时,确定其为明代原作。更值得庆幸的是历史上曾有过的三次重修,只对塑像彩绘有局部修补,未“重塑金身”而遮敷去明代原有的精彩妆玺,从而更使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