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分为“何以御窑” “博采众长” “惟精惟一” “海纳百川” “生生不息”五大篇章,展现皇家御瓷精美绝伦,展示景德镇御窑无所不工、无所不精、无所不能的极致精神,展望江西陶瓷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
天博原创展览“千古丹青——馆藏古代绘画精品展”作为迎新春系列压轴展于2月8日在天津博物馆5楼开展。展览臻选馆藏古代绘画文物精品59件/套,其中国家一、二级品文物共计45件/套。
这些随身穿戴的 “神话”,经过千百年的神秘传承,渗透了民族集体意识的“原始心象”,同时也凝固化、形式化在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约定俗成的服饰形制、图案和色彩中,成为一方美丽的“密码”,一件象征的艺术作品。
在甲辰龙年到来之际,沧州市博物馆精心策划了《龙年说龙——沧州博物馆龙年生肖文化展》,通过百余件“龙元素”文物、手工艺品及各种与龙相关的展品,为观众介绍有关龙形象的诞生与演变、历史文化中的龙、民俗文化中的龙等相关内容。
2024甲辰龙年新春之际,常熟博物馆遴选馆藏吉庆题材绘画以及龙主题文物50余件集中展出,意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为观众送上平安、美好的祝福。
此次展厅提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带领着他的团队,全程参与设计理念、展品修理和陈列布展,运用最新科研成果,打造了一个有效宣传和保护哈密化石及其遗址,集学术性、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翼龙化石展示和教育平台。
本展览精选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236件鼻烟壶和我馆收藏的26件鼻烟壶,通过这些“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艺术品”,向观众展示清代工艺美术繁荣发展的状况和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览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民俗根脉、生产风俗、生活风俗、居住风俗、饮食风俗、节庆风俗、礼仪风俗和民间艺术八个单元,通过358 件/套展品,近百幅图片、场景、模型、互动游戏及各种多媒体展示手段,集中呈现宁夏独特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以及各族儿女团结互助、携手共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
《石刻史书——宁夏岩画陈列》位于宁夏博物馆一楼,展览面积1300平方米,展览以岩画的内容题材为主线,展出岩画实物100余件,岩画拓片175幅。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科技手段,来衬托展览原始与古朴的氛围,增强展示效果,让观众在观展的同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感受到刻在山石上岩画的深刻和不朽。
《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位于宁夏博物馆二楼,展览面积1200平方米,共展出345件/套文物(其中一级文物40件),230幅照片,12幅历史地图。展览由宁夏早期革命运动、红军长征在宁夏、宁夏的抗日活动、宁夏的解放、宁夏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五个单元组成,以时间发展脉络为主线,跨度从1925年至1958年,结合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重要的革命活动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宁夏革命历史。
《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位于宁夏博物馆二楼,展陈面积3000平方米,分为文明曙光、西戎春秋、帝都藩屏、丝路重镇、大夏寻踪、塞北江南六个部分。展览选取了宁夏古代文明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历史遗珍,共展出文物254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8件),借助复原景观、遗址模型、多媒体、壁画、雕塑和照片多种辅助手段,全面展示了宁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本次展览以“世俗·往生”为主题,所有文物均属首次展出,分为“往生之所”“金声玉振”“抟土为陶”“木里千秋”四个单元。展出“陶楼院”“连枝灯”“莲花四凤纹藻井砖”等文物128件(套),括陶器、铜器、玉器、木器类别,系统全面地展示了汉魏晋时期武威地区的葬制、葬俗社会经济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