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为宗旨,集保护收藏、展览展示、传承教育等功能为一体,通过实物、图版、模型、场景复原、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三峡库区淹没前抢救性保护发掘的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俗、曲艺等大三峡地区丰富的非遗文化遗产。不仅是大三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平台,也是重庆乃至全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云阳古建博物苑为异地搬迁保护项目,搬迁总占地面积24.15亩,即:文昌宫、帝主宫、东岳庙、陕西箭楼、唯心学堂、云阳南城门、夏黄氏节孝牌坊、长滩石碑亭、六岗石题刻、牛尾石岩画、龙脊石复制题刻。苑内充分利用文物古建筑的自身特点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古建博物苑打造成为了供游客旅游、观光、休闲的独特景观。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历代修葺扩建,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原址位于飞凤山麓,后复建盘石镇龙宝村狮子岩下,庙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字画碑刻,稀世文物200余件,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张飞庙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
云阳博物馆于2012年9月建成开放,建筑面积6021平方米,展厅面积3447平方米,馆内藏品共计2万余件,基本陈列分为文明曙光、巴国雄风、云盐盛世、城镇兴替、红色革命五个主题展示,突出云阳文化亮点,勾勒出云阳历史发展脉络,真实的再现云阳悠久的历史与辉煌,提高了云阳城市景观质量。
忠县石宝寨,是依托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寨为基础建立的一座专题性遗址博物馆,明万历年始建,清康熙至同治年多次维修、扩建,总建筑面积1086㎡。展览内容为:上山楼阁、魁星阁、天子殿、“必自卑”石牌坊等四部分,另有纪年功德碑八方,明代释迦牟尼佛头像摩崖石刻1处
忠州博物馆建筑面积15000㎡,展厅面积6000㎡,现有馆藏文物15000余件/套,涵盖23个文物门类。展陈内容围绕“忠义之魂.大地史书”的主题,常设“人文忠州”“忠义忠州”“多彩忠州”三大版块。展示忠州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和忠州历代先贤及近现代英雄人物的忠义事迹,以及忠州地区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风民俗。是忠州三峡库区考古成果和文化研究的集中展现,也是全面了解忠州历史的大型主题展陈。
纪念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采用川东民居风格,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陈列再现“城口苏区历史”。纪念馆由“星火撒巴山——创建川东游击军、浴血铸丰碑——红四方面军在城口、重整旧河山——城口苏区的建设和发展、军民鱼水情——城口人民对苏区的巨大贡献、英名垂青史——在城口战斗过的共和国元勋、共和国不会忘记——红土地上的新篇章”六个部分组成,共展出图片1000余张,文字约3万多字,实物120余件。
武隆博物馆于1999年3月建成开放,馆藏藏品近3000余件(套),设有民族民俗文物展厅、革命历史文物图片及实物展厅、历代青铜器和陶瓷器展厅,共展出青铜器、陶器、民族文物、革命文物及图片、文献资料等1135件文物。2014年3月,我馆在武隆区巷口镇芙蓉中路81号启动博物馆新展厅陈列布展工程。完成了分布三个楼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陈列布展工程建设任务。主要展示武隆区自旧石器时期至民国等各历史时期各级各类文物近300余(套)。
梁平博物馆建筑面积33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00平方米,共分为序厅、历史篇、非遗篇及临展厅4个展厅,系统的展示梁平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古寨文化、禅宗文化、抗战文化、易学文化及非遗文化等,共展出文物陈列品300余件。
开州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开州区滨湖中路(市民广场北面),2018年9月,被确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博物馆现收藏有文物8000余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20件。收藏文物基本以陶器、瓷器、青铜器、皮影为主,其中青铜兵器、宋代龙泉窑瓷器和清代皮影等较为有影响力。博物馆展厅分别以“锦绣开州”、“馆藏精髓”、“民俗乡风”、“弄潮开州人”为展览主题,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展示开州历史文化,向世界各地展示开州风采。
铜梁木匾主要制作时间跨越清代乾隆至民国200多年的历史,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和民间礼节等各个领域,涉及铜梁数任知县和民国时期政府要人,匾额分祝寿、政事、社会、庙宇、公德、教泽六大类.
铜梁博物馆为综合类博物馆,造型别致,是铜梁标志性建筑,馆内珍藏有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1件,国家二级文物581件。博物馆有四个展厅,珍藏着铜梁两万年以来的历史文明。分别展出了“铜梁文化”、青铜鼎、明代石刻仪仗俑、中华第一匾廊的木匾和铜梁龙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