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

与诗情画意无关,雷峰塔原本只是吴越国末代国王钱俶耗巨资兴建的佛塔。

公元947年,钱俶继承吴越国王位,对中原王朝供奉之殷勤,海内罕有其匹。尤其在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在赵宋王朝统一南方的政治、军事攻势下,更是倾国之所有以事贡献。

公元974年,赵匡胤讨伐南唐,锋芒直指金陵,南唐后主李煜向钱俶求援。 钱俶不听,出兵助宋夹攻南唐。次年十一月,李煜降宋,南唐亡。唇亡齿寒,吴越国朝不保夕。

公元978年,钱俶祭别钱镠等先王陵庙,泣拜以辞,几不能起。稍后,钱俶即赴开封纳土献地,从此羁留北土,终生未得南归,百年后葬于洛阳北邙山。

钱俶毕生崇信佛教,统治两浙期间,于境内造经幢,刻佛经,兴建寺院宝塔不计其数,如重修灵隐寺,创建永明禅寺(今净慈寺),建造六和塔、保俶塔等,此外还修建了烟霞洞、慈云岭、天龙寺、飞来峰等几处南方地区少见的石窟造像。在他为王的短短三十一年间里,杭州的寺院佛塔数目骤增,使杭州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南佛国”。

雷峰塔是历史的。塔刹初成,即领略了钱氏政权没落的余晖和赵宋帝国一统江山的曙光,雷峰塔注定要阅尽千年的家国兴衰,人事沧桑。

雷峰塔是人文的。她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若白云之与蓝天,碧水之与青山,交相辉映,装点钱塘风光,扮美人间天堂。

雷峰塔是传奇的。人与蛇妖的缠绵爱情,夕照山上的一抹残阳,古塔坍塌的袅袅余音,可歌可泣,入诗入画,可稽可考。

雷峰塔因此而丰满美丽,雅俗共赏。当年雷峰塔的倒塌,轰动一时,如今雷峰塔的重建,举世瞩目。考古发掘揭开了古塔的神秘面纱,秘藏国宝盛世重光。

据文献及出土碑物考证,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供奉“佛螺髻发”而建,初名“皇妃”塔。北宋开宝五年(972)开建,太平兴国二年(977)完工,宋宣和、明嘉靖两次遭火焚,1924年9月25日倒塌成废墟。2000至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出土了众多石刻佛经、铭文砖、建筑构件及佛教遗物,吴越国王钱俶手书的《华严经跋》及南宋《庆元修创记》残碑,是解读雷峰塔身世的重要史料。地宫出土七十七件(组)编号器物,供奉“佛螺髻发”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鎏金银垫、盒、腰带等金银器放置在铁函内。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玉善财童子像形神俱佳。“光流素月”瑞兽铭带镜,镜面錾刻精美的线刻画,为后世留下了罕见的艺术珍品。

雷峰塔塔基、底层塔身保存完好,为吴越国后期典型的套筒式回廊结构。雷峰塔地宫为目前唯一科学发掘的五代时期佛塔地宫,出土器物体现了吴越国金银器、玉器、铜器制作的较高工艺水平,为研究五代时期佛塔形制、地宫构造,了解吴越国历史、佛教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