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翰林院子、蚕房院子、北山小学堂、广安高等小学堂、邓绍昌墓、淡氏墓等6处旧址。其中,“蚕房院子”建于清朝末年,是邓氏族人栽桑、养蚕、缫丝的劳动场所,少年邓小平经常在此劳动。“翰林院子”建于清乾隆年间,距邓小平故居约1公里,邓小平1909年就是在这里入私塾读书的。“北山小学堂”占地500余平方米,原系大户人家刘吉生庄园宅院,1910年创办为当地第一所新式学堂,邓小平从1911年起在这里就读了4年。“邓小平青少年时代活动旧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大都城墙遗址具有中国宋元时期工程特征,为研究元代都城的布局、结构及风貌,提供了丰富资料,对研究元代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始建于东晋建武元年,为佛教寺庙。唐贞观十二年重修,辽应历二年至应历八年再修,更名为三盆山祟圣院。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更名为“十字寺”,改为景教(基督教的一支)寺院。明代复为佛寺,民国后逐渐衰落,今只余遗址。
天妃宫遗址,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元代建筑基址与明清时期的天妃宫大殿基址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与天后宫东西相望,布局有大殿、后殿、东西配殿、二门、山门、戏楼等建筑,对研究中国海上漕运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是豫北冀中南地区最富有明显地方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一。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为3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该遗存的发现,不仅大大丰富了后岗一期文化的内涵,而且为进一步探讨该遗存同磁山文化渊源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2006年石北口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国保,据地层关系划分为新石器时代第一期遗存(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第二期遗存(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700年)、新石器时代第三期遗存(公元前4700年—公元前2000年),该遗址发现了房址、灰坑、祭祀场等完整的房屋遗迹10余座,出土遗物包括天然石块、石料、各种类型的石制品、陶器残片、陶刻面具、胡桃等500余件;该遗址对研究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钓鱼台遗址,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遗址。南北长380米,东西长180米,台中间相对高度为8.4米,文化层厚度为0.3米至1.8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钓鱼台遗址为掌握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河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西遗址出土的文物说明,商代中期已经有了城市、文字和大型祭祀场所,进入了文明时代,已经掌握了冶铁、酿酒和纺织绉丝的技术。纺织工艺水平与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的麻布相当,而年代却比长沙马王堆西汉墓早1000余年
第六批国保,属于商代文化遗址群的一部分,分为东先贤村南文化堆积层区、村北文化堆积层区,除局部为战国时期堆积外,主要为商代堆积,文化层厚50-200厘米,有些地方厚达300厘米,对研究商代文明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