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南邓州市大十字街西南方,耸立着一座古老建筑———福胜寺梵塔。当地民谚云:“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这座塔因1986年从其地宫中发现一批由金棺银椁组成的佛祖葬具等稀世珍宝而闻名遐迩。2006年5月,福胜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府文庙在老城东南隅文明街东边,原文明街小学院内。为祭祀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文明街,被文明街小学占用。
祖师庙位于洛阳市老城北大街,始建于元末明初,清代重修,初供奉道教祖师老子,后改奉真武大帝,现存主要建筑是大殿。2006年5月,祖师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依托祖师庙建立洛阳老子纪念馆。
洛阳山陕会馆,别称西会馆,位于老城区九都东路,始建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是当时在洛的晋、陕两地商人筹资修建的经商、聚会、社交场所,也是豫西地区为数不多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早期建筑群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州文庙,又称汝州学宫,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城区望嵩路上。坐北面南,地势北高南低。南北长300余米,东西宽50多米 ,总面积20870平方米。院内中轴线明显,排列有大成殿、启圣宫、名宦、乡贤等主要大殿及廊房50余间。据建筑形式考证,可能为明代中、晚期所建。
朱仙镇清真寺初建于北宋太宗年间,扩拓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重修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整个寺院占地9000余平方米,在全国百大清真寺中,其建筑风格和装饰均属罕见,据说,岳飞大战金兵时元帅府就设在寺内。
开封清真东大寺,又称东清真寺,古称大梁清真寺,占地十余亩,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该寺始建年代不详。原址在古开封城外东南三、四里处的文庄,迁入今址的时间不详。
陈元光祖祠位于固始县陈集镇街道,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的祭祠,现存房屋26间,为清嘉庆年间复建,是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陈元光祖祠因开漳历史,成为以陈元光为代表的陈氏家族及八十七姓固始籍开漳将士爱国精神的实物教材,成为固始与漳州、台湾历史文化及血缘关系的历史见证
太康文庙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关回族镇黉学街北侧,俗称学宫,原为府学。始建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明末毁于兵火。清顺治五年(1648年)重建,康熙六年(1667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两次重修,新中国建立后的1952年也曾维修。占地2870平方米。今存大成殿及拜殿。
现存六边形楼阁式砖塔中年代最早的古塔之一,始建于唐建中四年。塔为六角楼阁式砖塔,原为九级,现存七级,残高34.72米。一至五层设穿心式踏道,以上为旋转式楼梯。
五祖寺是佛教禅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现存建筑和遗址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佛教思想、哲学、历史、风水、建筑学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观音阁”为宋代题名,原建有寺,元至正五年(1345年)监邑铁山(蒙古族人)重建。后经几度维修,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但仍保持元代格局。阁坐东朝西,平面略呈长方形,总长为30米,总宽为10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祖师殿、观音殿、老君殿、纯阳楼、斋厨和观澜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