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北大寺,创建年代未详,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清代增建并重修。沁阳清真寺俗称北大寺。坐西朝东,分男寺、女寺。沁阳北大寺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女寺为多座硬山灰瓦顶建筑。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古代衙署中唯一的明代县衙建筑,位于河南省叶县东大街,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周公庙是纪念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古代洛阳的缔造者、中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周公姬旦的祠庙,亦称元圣庙。始建于隋末唐初(618年),为隋将王世充草创。作为洛阳地区最具人文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成为洛阳都城文化之脉。
关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有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云寺位于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内,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寺内有单檐悬山大5间。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东有宋代五百罗汉碑,纪事翔实。第二批河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新郑轩辕庙包括黄帝故里、轩辕庙、南崖宫及明代石寨墙。黄帝故里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位于新郑市老城北关。创始年代不详,经历代修葺改建,新中国成立前仅有轩辕故里一组四合院建筑。
千佛阁,明代建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城南大街北端,阁内因佛像甚多,楼上有千手千眼佛,故称千佛阁。此阁建于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重修于清代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台宫落成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隆基御题匾额“寥阳殿”,又令御妹玉真公主进山拜师学道。此举震动朝野,道风大盛,王屋山遂成道教名山。诗人墨客慕名而来,寻幽探胜,吟诗作赋。大诗人李白、王维等曾与司马承桢结为“仙宗十友”。阳台宫原有五楼三阁,五代战乱,庙宇凋零。自金贞佑二年重整复盛,改观为宫,历元、明、清多次修葺。北有天坛山,状若凤首,山岭蜿蜒延伸,形似凤身,南临九芝岭,宛如凤尾,形胜恰似“丹凤朝阳”,故名阳台。
许昌文峰塔又称文明寺塔,位于许昌博物馆内,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由许州知州郑振光倡导创建。塔通高51.3米,呈平面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为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砖塔之冠。196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又名崇本书楼,望京楼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成为全国保存完整、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建筑之一。万历十九年(1591)冬动工修建。2000年,被批准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严寺景区位于淅川县仓房镇境内白崖山中,东临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是以千年古刹香严寺为核心景观的AAAA级景区。河南省四大名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开元二年(714),为唐肃宗、唐代宗两朝国师慧忠的修炼道场。
悟颖塔位于河南省汝南县莲花广场西门,是唐代和尚悟颖所建,故名“悟颖塔”,因有传说每年夏至日中午没有影子,又名无影塔。塔门向南,呈单面6角形,塔高26米,是单阁式砖塔,整个塔身用长35厘米、宽16.5厘米、厚5.5厘米特制的青砖平卧顺砌而成。2006年05月25日,悟颖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